首页 > 文史

为什么楚国在城濮之战中大败? 主攻点不是敌人,而是自己的大后方

在晋楚之战中,楚国输了。从那以后,各种严肃不严肃的军事工作都将楚国负责人的成功归类为典型的失败类别。事实上,直到决战前夕,他才做得很好。

历史上,成得臣最初的任务是攻打宋国,但宋国的实力并不弱。在城濮之战39年后,楚国国王亲自带领团队攻打宋国,但未能成功。显然,军队要少得多的成得臣可以打败宋国,让晋军一步一步,仍然咬,无论他的军事素质还是军事愿景,都值得竖起大拇指。

[img]10799[/img]

晋文公带领全军增援,先后打下楚国盟国曹国和卫国。在不利情况下,成得臣可以接受下属的建议,提出用宋国解围晋国,从曹国和卫国撤军。他的政治头脑并不混乱。虽然老谋深算的晋文公最终没有上当,但战后不久,魏国亲晋的傀儡政权就被摧毁了,曹国的局势也不稳定。楚国在失败后并没有完全失去领土。这位失败者没有功劳,也有些辛苦。

很多军事作品都说晋军在城濮之战中以少胜多。事实上,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史料中,晋军兵力有明确记载——兵车700辆,战斗人员52500人。不仅君晋文公亲自出马,晋军三军六副主将都到了。在成得臣的指挥下,只有沈、息两县的地方军和自己的家丁,加上楚王调拨的一小半卫队、亲兵和“若敖六卒”。看看两国的盟军。楚国是陈国和蔡国,当时都是芝麻大的小国,而晋国是秦国、齐国和宋国。最小的宋国比陈蔡大得多。

按照这个说法,成功的臣死得委屈,输得委屈?当然不是。他确实输得很惨,活该死,但不是输给了晋国,而是他根本犯了一个错误的“主攻点”。

[img]10800[/img]

楚国是当时唯一一个敢于自称“王国”的诸侯国。不用说,如果你全力以赴与晋国作战,你就有很大的机会获胜。晋国雄心勃勃。一旦他坐得很大,楚国北上争霸的国策就会受挫。可以说,晋国救宋已经触及了楚国的战略核心利益,不打比赛是有益的。虽然晋国对楚国还有三分恐惧,但早打比晚打是有益的。

但当时楚国缺少的是一个能把“这场战争必须打,必须全力以赴”的道理告诉楚成王的人。从公元前633年冬天晋国出兵到公元前632年4月城濮开战,成得臣有半年时间做这项工作。他做得怎么样?

他既没有说服楚成王,也没有说服楚成王。结果,楚军既没有像成得臣计划的全军和晋国决战,也没有像楚成王计划的那样撤军。相反,成得臣带着一些严重的“贫血和营养不良”,楚军傻乎乎地呆在前线。楚成王为了维护成得臣的面子,凑了一点援兵充数。史书上提到的援兵有楚王的“西广”卫队、东宫之兵和“若敖六卒”。据说“西广”只有1000多人;“若敖六卒”连军官都只有600多人;东宫之兵数量不明,大概也差不多。加在一起只有三四千,和超级大国决战的意思是什么?

[img]10801[/img]

面对一场决定命运的生死之战,成功大臣的“主攻点”不应该是对面的晋文公,而应该是他的领导楚成王——两国实力相当,楚国略强。只要楚成王被他的成功大臣“征服”,他就会像晋文公一样倾巢而出,甚至亲自征服。城濮之战的结果可能会被改写,至少不会被打败。也许老板会带着半拉部队和其他人一起战斗。这不是不耐烦吗?

在决策和规划中,我们必须首先看到主要的进攻点。记住,有时主要的进攻点不是在敌人的对面,而是在他们自己的大后面。


为什么楚国在城濮之战中大败? 主攻点不是敌人,而是自己的大后方为什么楚国在城濮之战中大败? 主攻点不是敌人,而是自己的大后方

,,,,,,,

  • 项庄简介 西楚霸王项羽的表弟项庄的人物生活
  • 项庄,西楚霸王项羽的表弟,作为项羽的将军,一直跟着项羽南征北战,最后在乌江边战死。这个角色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很少被...

  • 解密:为什么伍子胥能继续为吴王效力,吴王一直在食言?
  • 伍子胥在吴国苦苦挣扎了八年。现在,他还没有实施报复计划,两个大敌人楚平王和费无极已经死了,永远切断了他的复仇希望。 ...

  • 项羽简介 西楚霸王项羽是历史上最强的武将
  • 导读:项籍,前232年出生,姓项,名籍,字羽,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公元前224年,秦将王坚大破楚军...

  • 大将军乐毅两次遭受离间:为何都能化险为夷?
  • 中国历史上,但凡君臣不和,往往是由受到挑拨离间而起,如齐威王与田忌,秦昭襄王与魏冉、白起,赵孝成王与廉颇,赵王迁与李...

  • 楚灵王是个什么样的人?楚灵王为何会自杀
  • 要说楚灵王是个怎么样的人,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好词落到他头上了,但是这也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他本来就没有干什么好事情。楚...

  • 项梁简介 项羽的叔叔是秦末著名的义军首领之一
  • 项梁。 秦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秦末著名起义军首领之一。楚国贵族项氏的后裔,项燕的儿子,西楚霸王项羽的叔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