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整理了廓尔喀之战的相关内容。我想知道它是否能帮助你扩展一些知识?
尼泊尔和清朝的战争被称为尼泊尔-中国战争,而清朝则被称为廓尔喀之战或第一次廓藏战争。从双方的名字可以看出,尼泊尔试图把战争上升到国家层面,而清朝则把战争定义为边境地区的局部战争,甚至认为这只是廓尔喀和西藏的地区战争。其实这场战争打了两次,题目中提到的乾隆第二次从黑龙江调兵。为什么乾隆舍近求远离数千英里的黑龙江发兵?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来看看战争的起因。
[img]10278[/img]
由一银钱和土地纠纷引起的战争
18世纪初,大概是清朝康熙时期,尼泊尔分为几十个不统一的部落。其中,居住在阳布(今天的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廓库穆(巴德岗)、三个叶楞(帕坦)
雍正年间,部落入贡中国。因为这些部落的名字太难听了,我不记得了。清朝根据藏语音译统称这些部落为巴勒布。
18世纪末,一个强大的部落,即喀尔廓,在巴勒布地区崛起。喀尔廓民族武德丰富,人民勇敢好战,堪称南亚地区的平头哥,一天不打仗都不舒服。喀尔廓统一尼泊尔后,到处用兵,打下的地盘相当于今天的三个尼泊尔。打遍南亚无敌手后,瞄准了清朝,被清朝打败后变得诚实,顺从地认出中国是大哥。英军入侵印度后,喀尔廓是唯一一个一起反抗的国家,前期也给英军造成了很多损失。中国天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喀尔廓也渴望向清朝出书,表示愿意出兵帮助清政府平叛,但被清朝拒绝。@ 廓尔喀还创造了世界名刀——廓尔喀军刀
[img]10279[/img]
当然,这些与这个问题无关。说了这么多,我想表明喀尔廓是一个非常好斗的南亚民族。好吧,闲蛋少拉,回到正题。
尽管喀尔廓极大地扩大了尼泊尔的领土,但不幸的是,这些领土中有许多高山,地狭人稠,国内人民难以自给自足,必须不找出口,隔壁的西藏成了喀尔廓人垂涎的对象。
在这里,我们来谈谈当时西藏和喀尔廓的经济纠纷。清朝时期,西藏使用的银币与大陆有点不同。藏族人把银交给巴勒布人,委托他们铸造巴勒布银币,然后带回西藏流通。巴勒布经常将铜、铅等不值钱的金属混入银钱中,以次充好,谋取利益。事实上,这是正常的,毕竟,有便宜不占傻瓜,谁让西藏自己不会造币。喀尔廓人统一巴勒布地区后,对西藏的货币战争并不满意。他们铸造了一种新钱,声称原来的旧钱不流通,可以回收利用,但换一个新钱需要两枚旧钱,这相当于掠夺了西藏一半的财富。当然,西藏人不同意,这就为冲突买下了伏笔。
银钱问题还没有解决,喀尔廓人又有麻烦了。他们致函书嘎厦(西藏最高领导人),称西藏与巴勒布接壤地区的聂拉木和济喉原本是我们巴勒布的。现在我们想把它拿回来。如果你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你可以派人去争论。事实上,这两个地方一直属于西藏,双方以前从未反对过。喀尔廓明确表示,他们想做点什么。
最后喀尔廓厌倦了和西藏打这种口水战,随便找了个理由说藏人往往把土和巴勒布的盐混在一起,以此为借口向西藏开战。
[img]10280[/img]
二 喀尔廓被藏人戏弄
乾隆53年6月(1788年),喀尔廓派出一支3000人的军队,攻击聂拉木和济咽,迅速占领,随后围攻协噶尔宗(今西藏定日)。
清朝反应迅速,并命令军队在7月份进行反击。当时,西藏有500名清军、1600名藏兵和1300名台湾站兵。这种力量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朝廷从四川派出了4000多名满族、汉族和藏族士兵到西藏进行增援。就在四川清军日夜前往西藏轮廓边境时,西藏的达赖喇嘛和清廷驻藏大臣私下与轮廓尔喀和解,战争没有打架。
西藏和廓尔喀签署了一项协议,每年向廓尔喀支付300锭元宝,作为聂拉木、济咽宗和宗喀宗的赎金,以换取廓尔喀退役。当地大臣没有向中央政府报告这件事。他们只是解释了军队在奏章中是如何勇敢的,他们是如何统一军队的,并撤退了廓尔喀军队。
乾隆55年(1790年)10月,廓尔喀派了几个人到西藏,要求300件元宝。然而,西藏的领导人已经改变了。新上任政府的盖厦拒绝向廓尔喀人支付元宝。达赖喇嘛还派人告诉廓尔喀大使,既然廓尔喀已经成为清朝的一个国家,他就不应该按照之前的要求要求赎回银。廓尔喀被玩得很强壮。
使者回去后,把这些事情告诉了廓尔喀摄政王巴哈都尔·沙阿。巴哈都尔·沙阿非常生气,但与此同时,他感到进退两难。打架要花很多钱、军队和武器。此外,清朝已经有了警惕;如果你不打架,你就不能吞下这种语气,@ 廓尔喀冲动战胜理智,再次出兵入侵西藏。
三 福康安排黑龙江索伦兵打败廓尔喀军,廓尔喀成为清朝的国家
7月,廓尔喀军队再次入侵聂拉木和济咽,随后分为三条路,一路从聂拉木进攻宗喀,一路从聂拉木进攻定日(今定日县西),另一路绕过定日,经萨迦直接前往日喀则。
乾隆决定大规模出兵廓尔喀侵略。明年春雪融化后,他进入廓尔喀腹地,彻底臣服,不敢再有侵略之心。考虑到驻藏大臣资质和军事能力不足,乾隆调动了刚刚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的两广总督福康,授予将军衔,监督西藏军事。福康安副手海兰察、台斐英阿等参赞大臣,率黑龙江索伦、达呼尔兵丁千名,由青海入藏,征求廓尔喀。
索伦这个词来自满语,包括先锋、“射手”的意思是,它被称为清代中国少数民族鄂温克族,分布在黑龙江省嫩江流域。从“索伦”的含义可以看出,鄂温克族民风刚劲,勇敢善战,是清朝的重要兵源。达呼尔是达调尔族,也是黑龙江省一个勇敢善战的民族。康熙时期,达调尔族人参加了对沙俄的战斗,在雅克萨战役中击败了沙俄军队。乾隆几千英里外的黑龙将派兵进攻廓尔喀军队。一方面,这表明索伦和达呼尔士兵的战斗力很强,另一方面,这也表明西藏军队的衰弱。仅藏兵和驻藏清军无法应付廓尔喀军队。
福康安不愧为乾隆时期的宿将。接到命令后,他在青海西宁集结军队,为军需做准备。乾隆56年12月20日,他率领1万清军离开西宁,前往青藏高原。这时,正是隆冬。天气很冷,但福康安日夜强行军队18小时。从西宁到拉萨,全程近5000英里,包括路上异常情况的延误。福康安军队只有50天。
清军的迅速到来极大地超出了廓尔喀军的预期。他们认为清军的主力军在冬天永远不会到达西藏。结果,清军像天兵天将一样迅速到达他们。清军六战六捷,杀敌四千,收复后藏,并乘胜击败喜马拉雅山,兵临廓尔喀首都阳布城下(今加德满都)。廓尔喀国王在绝望中不得不求和,表示愿意臣服清朝,每五年向清朝贡献一次。此后,廓尔喀成为清朝的一个国家,这种从属关系非常稳定。直到1908年尼泊尔完全控制英国,英国才禁止廓尔喀向清朝贡献,这种藩属关系才被迫结束。因此,廓尔喀也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藩属国。
为什么清朝在廓尔喀之战中舍近求远地从黑龙江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