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会想到“飞水之战”或“赤壁之战”。然而,在两军人数的悬殊程度上,唐初李世民与窦建德的“虎牢关之战”堪称经典。
[img]9660[/img]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当时唐朝秦王的李世民率军讨伐分离洛阳的郑国王世充势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抗,王世充的郑军节节败退,看到洛阳很难保护自己。为了生存,王世充不得不放下姿势,向前敌窦建德发出求救信。
窦建德是隋末唐初夏国家政权的建立者。他位于河北,拥有数十万士兵。事实上,他的实力仅次于唐朝。当他收到王世充的请求时,是否派兵帮助他的问题就摆在了他面前。作为敌人,窦建德希望看到王世充尽快结束,但如果他看着王世充被李唐摧毁,他将来将面临一个更强大、更可怕的对手。
就在窦建德犹豫不决的时候,他的下属一个叫刘斌的大臣对时局做了透彻的分析。刘斌说:“天下大乱,唐得关西,郑得河南,夏得河北,形成了三足鼎立的趋势。现在唐起兵攻郑,从秋到冬,唐军日益增多,郑国地区日益缩小,唐强郑弱,势必无法支撑,郑灭亡,夏也无法单独生存。最好放弃仇恨,发兵救郑,夏从外攻,郑自内反击,一定能打败唐军。唐军退兵后,再慢慢观察形势变化,如果郑可取就取郑,合并两国兵力,趁唐军疲劳,就能夺取世界!”
窦建德听了刘彬的建议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答应出兵救王世充。
然而,窦建德答应去救是一回事,何时去救是另一回事。窦建德的如意算盘是希望李世民的唐军和王世充的郑军疯狂地互相撕扯。当双方都筋疲力尽时,他们率领精英迅速南下,一举创造了伟大的事业。战国时期,孙膑用这种战术打败了庞涓率领的魏军。所以窦建德答应出兵请求后,又等了两个多月,然后带领10万大军开始南下。
然而,窦建德不是孙斌,李世民也不是庞娟。兵法上的至理名言在不同人手中的效果是非常不同的。当窦建德慢慢向南移动时,对战争形势变化极为敏锐的李世民率领精锐军队攻打了郑军驻扎的虎牢关,并在窦建德的夏军到达前征服了他。因此,窦建德和他的10万夏军被挡在了虎牢关之外。
虎牢关位于河南省荥阳市西北16公里的泗水镇。“北临黄河,崖峭,一路孤危,四十多丈,势尽川陆”,是一个一夫当关的雄关。当时虎牢关由李世民亲自驻守,军队是唐军中最强的玄甲军,但人数相对寒酸,总共只有3500人,而关外的窦建德夏军则是10万精锐。
当时唐军很多高级将领认为两军人数差距太大,建议李世民暂时撤退,避敌。然而,李世民坚定地对将军说:“不用多说,我已经决定了!”
[img]9661[/img]
李世民非常清楚敌人和我的寡妇,所以他命令全军坚守虎牢关,并派出一支轻骑兵部队骚扰夏军后方,掠夺对方的粮食道路。在此期间,窦建德多次以军事优势对虎牢关发动强攻,但一点收获都没有。
经过一个多月的消费,战斗精神饱满的夏军士气低落,军队中的许多士兵抱怨为什么要救王世充。
武德四年(621年)5月初一,李世民要求安插在夏军的间谍向夏军高层传播虚假信息,称唐军的战马草料已经吃完,现在正在黄河北岸放牧。冷兵器时代的战马相当于现代战争中的坦克。虎牢关的唐军没有战马,战斗力自然严重下降。窦建德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对唐军进行全面进攻。
5月初二,窦建德率领10万军队阵阵鸣鼓,兵力强大。看到这一幕,虎牢关的唐军士兵们不禁感到害怕。李世民对大家说:“盗匪在山东起兵,从来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强敌。现在他们吵吵闹闹,没有纪律。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士气。中午过后,我们可以打破他们。”将军们怀疑地看着李世民,不知道秦王殿下葫芦里卖什么药。
农历五月的天气已经开始有点热了。夏军已经敲了一个早上的鼓。唐军没有出战,但夏军士兵又累又饿。军队中的许多人开始放松,许多人仍在争先恐后地喝水。李世民在虎牢关一目了然,所以他认为与敌人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所以他亲自带领军队发动了总攻。
由于夏军的假情报,他们都认为唐军没有骑兵,所以他们放松了警惕。出乎意料的是,唐军在虎牢关的骑兵出现了,并对夏军的中国军事账户发起了最激烈的冲锋。当时,窦建德正在与一群高级将领讨论如何与唐军打交道。他听到外面的混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当他的下属进来报告时,他知道唐军的骑兵就在他面前。
整个夏军指挥系统完全崩溃,骑兵和步兵混乱,几乎被唐军骑兵屠杀。窦建德知道失败已经确定,不得不向北逃跑,但他很快就被唐军俘虏了,一代强大的人退出了历史舞台。
10万大军打不过几千人,窦建德在虎牢关之战中是怎么指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