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大捷简介
通过介绍宁远大捷,了解明军与后金的战争历史,也可以对明末将军袁崇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img]9251[/img]
明朝最后第二位皇帝天启六年,宁远之战发生。当时后金(后称满清)势力在辽东崛起,统一了女真族,开始攻击明朝,先后赢得抚顺、清水堡、辽沈、广宁等大战,一路唱凯歌。明朝派遣天启皇帝的孙承宗督师蓟辽,也相当有效,使后金不敢再犯罪。但孙承宗被朝廷阉党攻击,被罢免。魏忠贤的党羽高第取代了孙承宗。
后金听说明朝边关换教练,发动6万大军,再次入侵辽东。懦弱无能的高第下令全军撤入山海关,等待。孙承宗培养的将军袁崇焕没有服从高第的命令。他发誓要与他守卫的宁远城共存。
后金军兵临宁远城下,设计招降袁崇焕,但被袁崇焕拒绝。袁崇焕知道后金擅长使用间谍,于是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还动员了城内民夫,共同守城。金帝努尔哈赤见招降不成,于天启六年正月二十三日下令攻城。自从努尔哈赤起兵以来,他从未输过,每一场战斗都以少胜多。这一次,他手里拿着6万精锐,以为拔下宁远城,容易如反掌。没想到,袁崇焕等人的殊死抵抗。袁崇焕利用红衣大炮向后金骑兵猛烈轰炸,杀害敌人众多。
在攻城四天后,后金仍然被明军挡在城外。努尔哈赤恼羞成怒,亲自上阵指挥。出乎意料的是,他也被袁崇焕的红色大炮击伤。后来,金军拼命救了努尔哈赤。受伤的努尔哈赤看到宁远长期无法进攻,他的士兵伤亡惨重。他不得不下令撤军。宁远之战以明军的胜利告终。
宁远大捷的历史背景
明朝的历史非常复杂,尤其是明末。朝廷党争激烈,边境战役似乎与朝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袁崇焕的指挥下,明军第一次战胜金军后,宁远大捷的历史背景也是如此。
[img]9252[/img]
明末,朝廷中党争激烈,主要分为东林党和阉党。天启皇帝时,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占上风,大肆迫害东林党人。另一方面,东北边境女真势力的崛起,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统一了东北地区,开始用兵明朝。女真族原本是明朝的藩镇,怎么能对他们的宗主国用兵呢?历史记载,明朝在一场战斗中误杀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所以努尔哈赤怀恨在心。当他的力量逐渐强大时,他以“七大仇恨”告终,开始进攻明朝,占领了明朝的许多城市,赢得了萨尔浒之战。
明朝派孙承宗为蓟辽督师,抵御后金入侵。孙承宗督辽期间,没有重大战役。然而,由于孙承宗属于东林党,他很快被阉割党排除在外,用魏忠贤的党羽高第取代了他。
明朝边关易帅时,努尔哈赤发动6万大军入侵明朝辽东,试图占领山海关。然而,虽然孙承宗离开了,但他在任期间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袁崇焕、赵率教、祖大寿、满桂等著名人才仍在孙承宗建立的“关宁铁骑”中担任重要的军事职务,足以与满清八旗抗衡。袁崇焕指挥宁远大捷。
然而,面对后金的进攻,新任命的高第命令将所有关外军队撤入山海关。只有袁崇焕守卫的宁远宁死不撤,所以后金军兵下城时,宁远城实际上是一座孤城。然而,袁崇焕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击退了后金的进攻。
从宁远大捷的历史背景来看,明军在这场战役中的胜利似乎是偶然的,但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在孙承宗和袁崇焕的训练下,当时山海关士兵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工作也得到了修复和提高。
宁远大捷的过程
从宁远大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朝将领袁崇焕与城市共存的决心,以及他对新兴热武器大炮的独特使用。
[img]9253[/img]
天启六年正月十四日,后金努尔哈赤率领6万军队从沈阳渡过辽河,试图占领明朝在辽东的土地,兵临山海关城下。明朝新任的蓟辽督师高第下令将军全部撤出辽东,在山海关内无法坚守。袁崇焕拒绝服从高第的命令,所以他坚持宁远而不撤退。因此,当时辽东千里之外,宁远只有一座孤城。
战前,后金向袁崇焕投降,被袁崇焕拒绝。与此同时,袁崇焕动员人民守城,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当时天气很冷,所以袁崇焕在城墙上泼水,这让后金士兵很难登上城市。
努尔哈赤在正月二十三日开始包围宁远,切断了宁远城与关内的联系,在城北扎下了大营。袁崇焕用红色炮击后金营,努尔哈赤不得不将营向后移动几英里。
第二天,后金军队正式攻城。袁崇焕将红色炮架上城头,猛烈轰击敌人。同时,他用弓箭和弩杀死了无数后金士兵。后金士兵冒着生命危险在城门下挖了一个大洞。结果,袁崇焕亲自上阵,用石头堵住了他。
第三天,努尔哈赤亲自上阵指挥攻城,也遭到了明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伤亡无数。后来,金军开始害怕明军的炮火,不敢走近前方。
26日,后金骑兵终于进入城市,但在进入城市之前,他们被一条深沟挡住,无法通过沟渠。因此,他们只能看着自己成为明军大炮的活目标。在这场战斗中,努尔哈赤本人也被大炮击伤,不得不下达撤军的命令。
在宁远大捷的过程中,以城墙为炮台,是袁崇焕首创的新战术,成为明军第一次战胜后金的战例。
宁远大捷的结果
宁远之战是明清交替时期的一场重大战役,明朝称之为“宁远之战”。宁远之战的结果以明军的胜利和后金的失败告终。这是明军第一次战胜后金,极大地鼓舞了明军的士气,打击了后金的火焰。
[img]9254[/img]
后金趁明军在辽东更换督师时,趁机发动6万大军入侵辽东。宁远真的遇到了一枚硬钉子。想想那一年,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骑兵,每一场战斗都会胜利,而且大部分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特别是在萨尔浒之战中,数十万明军被摧毁。他根本没有注意到宁远,一个只有不到2万名守军的小镇,但袁崇焕当头打了他一顿。后金连续四天攻城,不但没能进城一步,反而死伤无数。
明代宁远大捷的结果也导致了后金统帅努尔哈赤的间接死亡。宁远之战中,努尔哈赤见宁远城久攻不下,恼羞成怒,亲自上阵指挥,结果被明军红衣大炮击伤。他不得不下达撤退命令,这是他第一次失败,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失败。史载,战后,努尔哈赤是“大怀怨恨而回”。他觉得宁远之战真的很憋屈,就想找个地方撒气。于是他盯上了觉华岛。觉华岛位于海上,后金没有水军,所以明军在岛上没有设防。那时正是奇寒,海面结冰,后金起兵踏冰,屠杀了岛上14000名明朝子民。
虽然他在觉华岛取得了胜利,但宁远之战仍然是努尔哈赤永远无法抹去的痛苦。他的愤怒变成了一种疾病。此外,宁远战争期间的伤势再次复发。他于同年8月11日死于鸡堡。
宁远之战是如何爆发的?最终结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