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战争中,刘邦及其军事指挥官注重政治、军事国家和经济的合作,巧妙运用积极相持、翼侧迂回、敌后骚扰等战略,动员、疲惫、削弱,直至击败强敌项羽。他们是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个成功的典范,最终以弱胜强。
[img]8694[/img]
战争背景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朝反动统治后,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急剧的变化。这是起义军首领项羽和刘邦之间的长期战争,以争夺统治权。因此,历史进入了楚汉之间的战争时期。 楚汉战争初期,刘邦处于劣势。但他有着丰富的政治远见,注重争取民心,吸引军政人才,因此在政治上有着积极的地位。 在军事活动方面,刘邦善于运用战略,巧妙利用矛盾,实现隐形隐真。项羽东进镇压田荣反楚时,他发起了三秦之战,占领了战略关中地区。随后联系诸侯军攻占彭城56万,端上项羽的老窝,成为项羽强大的对手。
然而,在占领彭城后,刘邦对表面上的胜利感到满意,喝了酒,玩得很开心,忽视了警惕。项羽一接到彭城失落的消息,就带领3万名精锐士兵从齐地赶回,利用汉军毫无准备的机会发动攻击,夺回彭城。汉军溃不成军,只带了几十名骑兵逃跑。他的父亲和妻子吕雉也成了项羽的囚犯。
[img]8695[/img]
虽然彭城之战中的汉军士兵遭到了歼灭性的打击,但刘邦的直系西汉开国英雄中有140多个列侯,其中包括张良、陆贾和70多岁的军人,他们没有失去任何骨干力量,为汉军击败楚军奠定了基础。彭城战后,楚军乘胜实施战略追击,一些原本追随刘邦的诸侯此时见风使舵,纷纷背汉投楚,形势对刘邦来说极其严峻。然而,刘邦毕竟是一个强者。为了扭转不利战局,改变楚强汉弱的局面,他果断采纳顾问张亮等人的正确建议,争取政治上与项羽发生矛盾的英布,重用彭越和韩信,团结内部力量;以军事依据为基础,以积极坚持为主;以敌后袭击和南北两翼牵制为辅的楚战方针,并逐一实施。
成皋之战是怎么回事?在什么背景下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