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隋朝末年,烽火四起,英雄争霸。唐高祖李渊征服长安,称之为“唐”。根据洛阳的说法,王世称之为“郑”。柏壁战争结束后,李渊采取了先郑后夏的措施(窦建德称之为夏王)来夺取中原、每一个突破的策略。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渊下诏秦王征王世充,王世充听到唐军的袭击,命魏王红烈守襄阳(今湖北襄樊县)、荆王王行守虎牢,宋王王泰守卫怀州(今河南沁阳)、齐王王世云负责洛阳南城,楚王王世伟守洛阳宝城,太子王玄应守洛阳东城,汉王王玄应守含嘉(洛阳城北)、鲁王王道偏袒曜仪(洛阳宫北),王世充亲自率军作战。李世民征慈涧(今河南省新安县东30里),王世充退守洛阳。唐军蚕食洛阳附近的城镇,切断郑军的粮线,驻扎在洛阳北莽,逼迫洛阳。
[img]8376[/img]
唐军势大,河南50多个州陆续归降。王世派人向夏王窦建德求助。窦建德的中书侍郎刘斌劝他:“天下大乱,唐得关西,郑得河南,夏得河北,形成三足鼎立的势头。现在唐起兵攻郑,从秋到冬,唐军日见增多,郑国地区日益缩小,唐强郑弱,势必无法支撑,郑灭亡,夏也无法单独生存。最好放弃仇恨,发兵救郑,夏从外攻,郑自内反击,一定能打败唐军。唐军退兵后,再慢慢观察形势变化,如果郑可取就取郑,合并两国兵力,趁唐军疲劳,就能夺取世界!窦建德听了这个论点,派人去见王世充,答应出师救援。窦建德还派礼部侍郎李大师等人到唐军,要求唐停止进攻洛阳,李世民留下使者,但没有回复。
[img]8377[/img]
评价
在决定世界所有权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充分发挥了智慧、勇气、耐心、果断等指挥官的作用。窦建德率领10多万精锐主力支援王世充。李世民只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他打破了10多万窦建德,窦建德只率领数百人逃跑。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淘汰。世界形势完全转向了对唐军有利的一面。
李世民一举平定窦建德和王世充两大集团,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唐代地图基础,军事成就显著。李渊设立了一个特殊的天堂将军,封杀了李世民,这也间接导致了未来玄武门的变化。
后人如何评价虎牢关之战?这场战争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