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葛之战爆发?历史背景如何爆发?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13年),郑国在葛与周室联军之间爆发战争,以郑军获胜告终。这场战争使周天子的魏延暴跌。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争霸权。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东周初,诸侯国崛起,不听周天子的命。公元前720年(周平王51年),周平王去世,周桓王即位。周桓王对郑庄公实行强硬政策,削弱了对王室的控制,免去了他的清士职务,郑庄公也不再朝见周王。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率领陈、蔡、卫等国军攻打郑国,郑庄公派兵抵抗,两军战于葛,周王军队大败。周桓王被射中肩膀。

[img]8288[/img]

背景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十一年),犬戎灭亡西周后,东迁洛邑的周天子名义上保持着世界共主的地位,但实际地位却一落千丈。它的直辖权越来越狭窄,不能命令其他诸侯。在社会制度混乱、文化秩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诸侯趁机脱颖而出,争夺霸主地位。

虽然郑国在公元前806年(周宣王22年)被分封,但由于开国君主郑桓公的姬友是周丽王的小儿子,与周王室关系密切,被任命为王室清士,主持周中央政府。公元前774年(周幽王八年),郑桓公将郑国的财产、部落、宗族、商人和人民从关中迁移到东郭国和快国,被称为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使郑国得以发展。

郑庄公姬继位后,凭借强大的国力和周朝权臣的条件,尽最大努力扩大领土,入侵诸侯:拉拢齐鲁,打击削弱卫、宋、陈、蔡,灭亡徐国,实现“春秋小霸”局面。 随着政治军事实力的增强,郑庄公对周王室的态度变得傲慢不羁,无视天子的权威。

当周平王在位时,他对郑庄公的专横和专横非常不满。他想把自己的权利交给郭公,避免父亲。郑庄公得知后恨周平王。为缓解双方矛盾,发生了“周郑交质”事件,即周平王的儿子姬狐和郑庄公的儿子公子突然交换为人质。

[img]8289[/img]

起因

公元前719年(周桓王元年),周桓王继位后,想把朝政权交给郭公林父。郑庄公得知后,派兵割下周王室温地(今河南省温县)的小麦和成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的大米,使得周郑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公元前715年(周桓王五年),周桓王任命郭公林父为右卿士,分郑庄公之权。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免去了郑庄公左卿士的职务,郑庄公拒绝朝圣周桓王。同年秋天,为了维护皇室尊严,周桓王率领王师,征服陈、蔡、卫国联合进攻郑,郑庄公率军迎战周联军于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


为什么葛之战爆发?历史背景如何爆发?为什么葛战爆发了?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

,,,,,,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无比的策略和无情的耐心——《德川家康》序
  •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的第一任君王(征夷将军)。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期,他扫平了群雄,创造了260多年的长期政权,...

  • 乐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伐齐?
  • 乐毅伐齐的原因: 一、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乐毅伐齐是一个有争议的事件。然而,这场战斗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本文将从历史资...

  • 孟子简介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
  • 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至约公元前289年)、名科、字子舆(待考、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

  • 战国史上鲁庄公是谁?鲁庄公是如何好色误国的?
  • 遇到一个不守妇道的老婆,鲁庄公自然就惹了一些麻烦。说,漂亮的女人是老虎,这不是,一个好国家的君主,“娶妻不淑”,造成了...

  • 齐国在乐毅伐齐后的结局是什么?经历了什么?
  • 乐毅伐齐后齐国的命运 一、引言 乐毅伐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战国时期燕国与齐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本文将从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