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之战是春秋时期晋秦争霸战争中发生的决定性战役,以晋军歼灭秦军,俘虏秦军三帅告终。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周襄王25年(公元前627年),秦穆公趁晋丧派兵偷袭郑国,然后因郑有备而退役。晋襄公率军在晋国萧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通道设伏全歼回师的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
[img]8270[/img]
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有图霸中原之意。但是东出路被晋封锁了。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国君新丧,不听大臣剑叔劝阻,坚持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为了维护霸权,晋襄公决心打击秦国。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设伏在萧山(xiao二声”)(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险地围歼。12月,秦派孟明视率军攻打郑国。第二年春天,他成功通过萧山通道,越过晋军南部,到达滑冰(今河南偃师东南部)。他遇到了郑国商人,他去周贩牛。警察的弦高断定秦军必须袭击郑,即冒充郑国使者奖励秦军,同时派人回国报警。孟明以为郑国有备,不敢再进,便还师。
晋国侦知,命先云带领军队秘密赶到萧山,并联系当地姜蓉埋伏在山口两侧。秦军回到萧山,因为他没有通过敌人的感情,而忽视了警惕。晋军看到秦军全部进入伏击区,立即封锁峡谷两端,突然发动猛烈攻击。晋襄公身着丧服监督战争,所有士兵都勇敢地杀死了敌人。秦军陷入了山口,无法前进和后退,恐慌,都被歼灭了。
[img]8271[/img]
影响
萧之战是春秋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它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秦晋基本战略利益冲突的结果。秦在萧之战中轻启兵端,独军深入,千里远袭,遭遇前所未有的失败。从此,秦东进中原的道路被晋国束缚,穆公不得不向西用兵。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萧之战标志着晋秦关系从友好转变为世仇。
萧战争结束后,秦国立即释放了他在进攻战中被俘的楚将,并与楚国结盟,共同抗击晋朝。此后,秦采取了联合楚制晋的策略,成为晋国在西方的一大难题。为了保持主导地位,晋国不得不同时应对西南两国的挑战。 @ 楚国虽然没有参加萧之战,但却是萧之战的最大受益者。
晋秦萧之战发生了什么事?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