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293年),为了开辟东进中原通道,秦国将军白起率秦军在伊阙龙门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清了秦军东进之路。历史上被称为伊阙之战,这也是白起的成名之战。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战争期间,秦将白起针对韩魏两军互相观望,不愿率先进攻的弱点,用少量兵力钳制联军主力韩军,用主力猛攻较弱的魏军。魏军无备,仓促应战,迅速惨败。韩军震慑,翼侧暴露,被秦军攻击,溃败逃跑。白起乘胜挥师追击,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攻占伊阙,夺取魏城数座和韩国安邑以东大部分地区。魏、韩割地求和。战后,韩国精锐失去了一切。秦国以不可抗拒的势头向东进攻。
[img]8123[/img]
影响
伊阙战后,韩魏门户大开。从24年到26年(前291-前289年),秦国先后进攻并占领了韩国的宛(现在是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叶(今河南省叶县南)、邓(今河南省孟州市西);夺取魏国的钱(今河南省济源县东南)、河雍(今河南省孟州市西)、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市北)、皮氏(山西省河津市西)、河内郡有61座大小城市。扫清秦军东进之路。
战争评价
《战国策》:伊阙之战,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依韩之锐,想推以为锋。二军争便利不同...因为这个原因可以立功。
轶闻故事
犀武之死
传说在伊阙战役中,魏军被秦军突袭时,主教练孙喜(又称犀武)情况不佳,立即派信使通知韩军,并调动他们增援。韩国将军拒绝执行指挥官的指挥官。原因是:“我们也遭到了猛烈的攻击,我们不知所措。哪里有增援的力量?”
[img]8124[/img]
公孙喜不得不带领他周围的警卫进入敌人。渐渐地,他身后的人越来越少,伤口也越来越多。最后,他被秦军俘虏,被护送到新城。
成为俘虏的公孙喜仰天长叹了口气:“先王对我这么好,我却羞辱了老师和国家。即使我能活下来,哪里还有脸回去?即使国王能避免我的死罪,我心中的愧疚怎么能安定下来呢?”
白琦亲自劝说他投降,碰了钉子。公孙喜说:“魏国有数百万士兵和马匹。即使他今天输了,也有数十万勇士。此外,魏王聪明又聪明。在许多好大臣和将军的帮助下,像你这样的平庸一代的对手在哪里?无知的男孩敢劝我投降。我真的不知道天高地厚!”
白起怒不可遏,杀死了公孙喜。
伊阙之战的后续影响是什么?与此战有关的轶事典故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