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
永和十年正月,东晋中军将军、扬州刺史殷浩因北伐失利被废为普通人,朝中大权落桓温之手。2月,桓温亲率先从江陵(今湖北)向北骑兵4万人;水军从襄阳(今屑湖北)沿绵水入口(今湖北均县西)到南乡(今河南西川东);步兵从淅川走向武关(现在陕西省商洛西南丹江北岸);梁州刺史司马勋从梁州(今陕西安康西北)出兵子午道(自今陕西安康穿秦岭至长安县子午镇)北进,共击秦军。
[img]7789[/img]
过程
3月,桓温率先征服上洛(今陕西商州)和青泥(今陕西蓝田南),俘获秦荆州刺史郭敬,司马勋攻占秦西部部分地区。前凉秦州刺史王晋也举兵反应,攻击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在东晋军的压力下,秦帝傅健派太子傅昌、宰相傅雄、淮南王傅生、平昌王傅静、北平王傅硕率军5万人在昆柳(今陕西蓝田县南部)与东晋军作战。四月,桓温率军在蓝田(今属陕西)与秦军作战。傅生勇敢善战,单骑突阵十几次,杀害东晋士兵众多,桓温督徒打败秦兵;将军桓冲在白鹿原(今陕西蓝田西灞河,产水之间)击败傅雄军。桓温军边战边进,进入长安市东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北)。傅长退守长安城南,秦主亲率6000老弱坚守长安小镇,悉发精兵3万,派司马雷弱儿等与傅长合兵共拒桓温军。长安市外三辅县纷纷投降桓温。关中人牵牛担酒,欢迎东晋军。是时候,顺阳太守薛珍劝桓温进长安,桓温不服从,耽误了战机。前秦及时组织反击,傅雄率领7000名骑兵在午谷击败司马勋军,司马勋退役女娲堡(涉嫌陕西秦岭北麓户县或周至县)。五月,王晋部克陈仓,杀秦扶风内史毛难。傅雄率军在白鹿原大败桓温,斩东晋士卒万余人。此时,东晋军粮食短缺。桓温指望关中麦熟补充军粮,但秦人坚壁清野,已将小麦切断,使桓温军粮供应困难。
[img]7790[/img]
结局
6月,桓温被迫撤军,随军迁往关中3000多户人民。傅昌等人紧随其后,桓温屡败屡败。当他到达潼关时,他逃亡并死亡了成千上万人。傅雄等于陈仓击败了司马勋和王晋之,迫使他逃往汉中(陕西)、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九月,桓温至襄阳。
点评:这场战争,桓温军初胜,但在相持阶段,犹豫观望,再加上粮食供应不足,最终失败撤军。
前秦之战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恒温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