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战斗中,刘裕善于料敌。他利用燕军的欺凌和弃险错误,乘机攻击,骑自行车。在广固内城的攻坚战中,他采取了长期围绕他疲惫后攻的策略,将军事进攻与政治进攻结合起来,稳扎稳打,主动一举取胜。
东晋元兴二年(404),刘裕起兵击败桓玄篡夺晋称帝。第二年,拥戴晋安帝复位,控制东晋朝政。南燕主慕容超见东晋内乱,从义熙二年(406)开始,多次派兵袭击东晋边境,南下攻占淮北。南晋民彭城(今江苏徐州)纷筑堡自卫,抗击南燕军。南燕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加剧,慕容超信用奸诈,杀戮贤惠,赋予严厉权力,引起公众强烈反抗。
[img]7719[/img]
为了对抗南燕,刘裕外扬声威,便想挂帅北伐。朝臣多劝阻,刘裕不从。五年四月,自建康(今南京)出发,率舟师将淮水追溯至泗水。五月,东晋军至下邳(今江苏省邳州市南古邳镇)留下船只和行李,步行至琅邪(今山东临沂北)。都筑城,留兵守卫,防止南燕骑兵袭击。自琅邪经莒县(今属山东)以来,刘裕计划选择捷径,越大岘(今沂山)直向临朐(今属山东)、广固。大岘山高70丈,周围20英里,上面有穆陵关,只允许一辆车通过,被称为“齐南天险”。刘裕的下属担心南燕的军事控制会扼大岘,或者坚壁清野,这次旅行不仅会失败,而且不会自归。刘裕认为慕容超是贪婪的,没有深谋远虑,不能守险清野。随后督兵急进。六年二月初五,刘裕下令四面攻城,燕军难以抗拒,开城投降。慕容超只率几十骑突破,结果被俘,被杀于建康。南燕亡。
[img]7720[/img]
影响
经过10个月的进攻,东晋王朝终于灭亡了南燕,为促进北方统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东晋灭燕符合统一发展趋势的历史要求
南燕王朝原本是后燕分裂的一个小分裂势力。其主导地区仅为今山东济南以东、枣庄以北至渤海之滨。在东晋十六国后期,它是一个小国。它既没有开明的政治措施,也没有发展社会经济,只有封闭的割据统治和压榨。北中国人早就讨厌这种分裂、兵连祸结的混乱局面。特别是原本从北方随东晋东迁的官民,更有渴望统一北方,回到家乡。因此,东晋兴师北伐,适应了当时人民的要求,使晋师无论走到哪里,都呈现出“华夷大悦”的局面。这已成为东晋制胜政治的独特优势。
强大的战争实力是东晋取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东晋王朝自定都江南以来,虽然内乱,战争规模多次不同,但基本保持统一,远不如北方多国纠纷、兵祸蜂起、社会经济严重破坏的萧条局面。刘裕当政后,采取了减税、发展生产的措施。此外,江南的自然经济和地理条件逐步增强了东晋的经济实力,训练和征收了大量强大的军队,如汽车、步行、水和骑马。这支军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明显优于南燕军队,为战胜南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刘裕是如何摧毁南燕的?为促进北方统一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