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始于秦汉,是指墓中刻有死者生命事迹的石刻。墓志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称为“盖”,刻有标题;下层称为“底”,刻有墓志铭。一般来说,它是一个描述死者生命或哀悼的词。
埋葬死者时,刻在石头上,埋在坟墓前。它通常由志和铭组成。志多用散文写作,描述死者的姓名、籍贯和生活故事;铭文用韵文总结了整篇文章,赞扬了死者的成就,表达了哀悼和安慰。但也有只有野心或铭文。它可以是你生前写的(偶尔),也可以是别人写的(大多数)。主要是对死者生活的评价。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周一公布了上官婉儿墓出土的墓志照片。初步研究表明,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记录了近1000字的文字楷书,可以确定墓主的身份。
墓葬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北部,东南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4.2公里,距唐长安遗址约25公里。这座墓是一座单室砖券墓,有多个天井和斜坡墓道的小社区。它位于北向南,由墓道、五个天井、五个洞、四个壁龛、走廊和墓室组成。全长36.5米,深10.1米。顶部全部塌陷,铺地砖全部揭开,四壁残留部分最高1.38米。没有发现棺材的痕迹。从天井、走廊、墓室的大规模破坏来看,与普通盗墓不同,应该是大规模、有组织的破坏行为。有些人认为这很可能是一种“官方的坟墓破坏”行为。走廊内放置墓志一合,盖名“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此外,经过初步清理,发现壁龛内有陶马、陶人等,目前仍在进行挖掘工作。
上官婉儿千字墓志数据图片
上官婉儿千字墓志出土 坟墓里没有发现棺材的痕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