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的秘密历史:作为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小女儿,太平公主生来就受到无尽的青睐。作为一名政治家,太平公主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她一生中参与了三次重大政治斗争,参与程度越来越深,作用越来越大。
太平公主早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就经常“预谋议”,但武则天不允许她公开执政。武则天晚期,为了摆脱给她制造了很多麻烦的男宠薛怀义,他请太平公主帮忙。《旧唐书·薛怀义传》说武则天“让太平公主选择了几十个肌肉发达的女人,密切关注。太平公主的乳母张夫人有一个阴谋者,他把壮士绑起来,用车载尸体送到白马寺。但《资治通鉴》卷205则说武则天“使建昌王武游宁帅壮士打杀之,送尸白马寺”,似乎太平公主没有参与此事。再次查看《新唐书·则天武后传》,称武则天“在密诏太平公主选择健妇的殿堂里,命建昌王武游宁,将作为大匠宗晋卿率壮士杀人,用簸箕车载尸还白马寺”。我们不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合理的推论应该是太平公主参与了这件事,但其他人出现在公共场合,其他人也记录了公共记录(如实际记录)。《资治通鉴》以《实录》为基础。这件事可以看作是太平公主在武则天执政期间与政治关系的缩影,即她只参与幕后的建议,基本上没有公开参与政治。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太平公主的态度与武则天高度一致。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一次政治斗争是张柬之等起兵杀害张易之的张昌宗兄弟。晚年,张易之兄弟依靠武则天的宠爱,权势冲天。他们利令智昏,有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势头。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张氏兄弟将邵王李重润、妹妹永泰郡主、妹夫魏王武延基下狱逼死。这不仅得罪了李氏,也得罪了武氏,迫使他们联合起来反对两张。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联合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佐起兵两张,迫使武则天传到中宗,并将“周”改为“唐”。太平公主参与了这场斗争,但似乎只是“预惩张易之谋”,没有实际行动。胜利后,她因功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参与此事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她作为李氏女,吴氏媳妇,不能容忍张氏兄弟的掌权。另一个可能是个人原因,即张昌宗诬陷她所爱的情人高戬,将高戬投入监狱。李重润兄妹都是唐中宗的孩子,后来李重润被追封为易德太子,永泰郡主被追封为永泰公主。他们的墓规模很大,现在已经成为陕西著名的旅游胜地,经文物部门发掘整理。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二次政治斗争是李隆基起兵杀害魏后。太平公主的三哥唐中宗即位后,皇后韦氏想效仿武则天,不断扩大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太平公主也从后台走到了前台。神龙在第二年(706)开始建立政府和官员,并建立了自己的权力集团,甚至发展成为唐中宗女儿安乐公主的“树朋党”(资治通鉴卷) 209)的地步。因此,太平公主及其四哥相王(后来的唐睿宗)、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是魏后和安乐公主图谋掌权的最大障碍。四年(710)景龙皇后韦氏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死唐中宗。韦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临朝摄政,秘密谋杀小皇帝,革唐,消灭相王和太平公主。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与万骑果毅陈玄礼等起兵,杀死魏后和安乐公主,迎接唐瑞宗(即相王)即位。太平公主对这场斗争持积极态度,不仅参与了事先的建议,还派儿子薛崇简直接参与了行动。事实也很简单,太平公主可以让李氏掌权,也可以让武氏掌权,也就是说,韦氏不能被允许占领世界。太平公主在这场斗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即在处理小皇帝的问题上,她站出来把小皇帝从“皇室座位”上提下来,让四兄弟李丹坐在皇位上。
与太子李隆基的第三次政治斗争是与太平公主的斗争。唐睿宗的政治焦点是唐睿宗与太平公主联合保住王位,而太子李隆基则争夺王位。唐睿宗、太平公主要保皇位,必须抑制李隆基王子的势力。为此,太平公主想选择一个弱者为王子。这就需要制造各种事故来废除李隆基。几年来,她不仅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不当立为王子,甚至召集宰相要求更换王子。在这些行动中,唐瑞宗站在太平公主一边。比如唐睿宗曾经召宰相韦安石,说他担心大臣们都心向太子,韦安石说“此必太平之计”。当时“太平在窗帘里窃听”,大怒,立刻想把韦安石下狱(《旧唐书·韦安石传》)。这一事件表明,太平公主经常在唐睿宗密谋太子。到了瑞宗朝末,“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外面只闻太平公主,不闻太子”(《老唐书王居传》),左右玉林将军也投靠了公主。先天两年(713),太平公主准备从北方和南方起兵废除李隆基。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先发制人,先诱杀左、右羽林将军,然后迅速消灭了参与阴谋的宰相。太平公主本人逃进山寺,“三天乃出,赐死于第”。
在唐瑞宗的三年里,太平公主参与了最深的政治活动。此时,她大规模培养个人势力,试图效仿母亲武则天,干预政治。她的尝试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至少有几点:首先,太平公主在经济上收敛财产,在生活中奢侈,纵容他们的财产,与人民竞争利润,无法获得人民的心。第二,太平公主扩大了她的势力,主要靠钱买,“儒家有多狭隘,金丝厚感谢”,以至于他手下的士人大多性格不正。这些人不是以如何治理国家为目的,而是热衷于权力和维护太平公主的私利。就品德和能力而言,他们远不如宋王景、姚崇、张说等李隆基手下的臣僚。第三,太平公主在政治上也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她的政策只是想掌握权力,实现干预政治的愿望。可举一例。唐中宗时,安乐公主、长宁公主、上官婕钰、尚宫柴氏等一批女性干预政治,制定了“斜封”政策。也就是说,如果官员按照正常程序授予,皇帝将下令并交给中书省,而这些妇女将贿赂官员。只要你付30万,即使你是一个商人屠夫,你也可以授予你的官员。此时,为了区分正常方式,授官写了另一封诏书“斜封”,交中书省办理。这种官称为“斜封官”。当时以这种方式得官的“千万万人”。内外泛滥,无厅事以居”(新唐书·选举志)。“斜封官”是女性干预政治的象征。瑞宗即位,姚崇、宋王景全部停止了数千名“斜封官”,但四个月后,在太平公主的干预下,“斜封官”全部恢复。在太平公主看来,“斜封官”的存在是女性能否干政的象征,但对人民来说,却是腐败政治的体现。当时人们说“姚宋为相,邪不如正;太平不如邪”(《旧唐书·柳泽传》)。第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自从武则天称帝,唐朝改姓“武”以来,朝野对女性干预政治有一种本能的警惕。在如此大的社会背景下,任何“女性干政”的尝试都注定要失败。太平公主也不例外,魏后和安乐公主也是如此。
唐代武则天以来,魏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一批女性陆续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有自己的社会、种族文化和个人因素,值得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从唐朝到太平公主,这种“女性政治”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太平公主的死结束了唐代的“女性政治”时代。
太平公主秘史 太平公主参加了三次宫廷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