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守陵是什么?题目说“宫女”,其实一般指后宫女性。那些著名有份的后妃,依然逃不过为皇帝守陵的苦命。
白居易的《陵园妾-怜幽闭也(一作托幽闭,隐喻被诋毁,被废也):
陵园妾,颜色如花命如叶。命如叶薄将奈何,一奉宿宫年月多。多年,时间变了,春愁秋的思想有什么限制?青丝发落丛鬓疏,红玉皮销系裙慢。回忆昔宫被嫉妒猜测,因诽谤得罪配陵。母亲哭着趁车别,中官监送锁门回去。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松门到小月裴回,柏城尽日风萧瑟。松门柏城幽闭深,闻蝉听燕感时光。眼看菊蕊重阳泪,手把梨花冷食心。没人看见花藏泪,青苔院周围是绿色的墙壁。四季徒支妆粉钱,三朝不知君王面。遥想六宫至尊,宣徽雪夜浴堂春。雨露之恩不及的人,犹闻三千人。三千人,我尔君恩多厚薄。愿意轮换直陵园,三岁一来都苦乐。
这些守陵的宫人也有一张年轻美丽的脸,但命运多舛,生命如叶。他们不能在后宫得到皇帝的青睐。他们只能在墓地里守卫宫殿多年,在无尽的悲伤中浪费时间,让美丽变老。被派去守陵的原因是他们在宫中的宠物斗争中失败了,被怀疑和迫害,成为受害者。告别亲人,被宫中的太监护送到墓地,锁上了大门和绝望的青春,直到死都出不去。
墓前植松为门,四周植柏筑墙,环境清冷寂寞,甚至阴森恐怖。重阳节,寒食节,菊花黄梨花年复一年,泪流满面。长安大明宫的宣徽殿和浴堂殿曾经有3000多个宫人与君王聚在一起,但他们失宠或从未受到君王的青睐。这些无宠的宫人不妨轮流来这里守陵,分享这份苦涩无助。最后,这个想法实际上与制度不一致。山陵的妃子原本是服侍前朝的宫人,皇帝死后守陵,不可能轮换。
秦始皇死后,除了许多美女被迫殉葬外,他的陵墓还安排了几个宫女陪同。
把守陵作为一种制度,始于西汉。不仅皇帝死后要命令这么多宫女陪伴他,有时候皇后和太后会单独埋葬,还会安排一定数量的守陵宫女。西汉初年,吕后嫉妒和憎恨刘邦最喜欢的妃子。高祖去世后,吕后把没有孩子的妃子送到墓地生活。汉武帝后宫的人数不断增加。他死后,守卫陵墓的妃子和宫女更多。
为了避免赵飞燕姐妹的伤害,西汉成帝的班洁玉主动到长信宫为太后服务,以避免灾难。成帝死后,班洁玉去陵园守陵至死,死后葬入陵园。《汉书》卷97篇《外戚传》:“到成帝崩,婕钰充奉园陵。”传中还记载了班婕钰的一篇赋,其中写道:“永远死去,愿归骨于山脚西,依松柏休息。”
西汉皇后被废除,也被送往陵园。成帝暴亡后,汉成帝皇后赵飞燕被废除几年,并被送往延陵守陵。她受不了羞辱,所以她自杀了。
东汉皇帝死后,“诸园贵人”随“大行皇帝”棺材迁徙陵园。所谓“诸园贵人”,《汉书·安帝纪》注云:“所谓宫人无子,守墓者也。没有孩子被安排去守陵的宫女被称为“诸园贵人”。而所谓的“无子女”,可能根本没有被皇帝幸运,可能幸运但没有怀孕,也可能有孩子,但孩子不幸死亡。此外,一些女性在后宫争宠斗争中失败得罪,因此被派往守陵。
根据《东汉会要》卷2《诸园贵人》,与帝葬后,宫人入园守陵,妃嫔中地位较高的贵人也在其中,如冯、周两位贵人。
曹操在建安15年(公元210年)在叶城(今河北临漳)修建了一个铜雀平台。平台上有120栋房子,屋顶上铸着大铜雀,是他晚年宴会的地方。据《文选》卷60,陆机《吊魏武帝文》引用《魏武遗令》:“妾与伎人,都是铜雀台。每月朝十五,往往在帐前作妓。汝等着登台,望着我的西陵墓田。曹操立遗嘱,命令他的小妻子和宫中的歌舞伎在他死后定期在他的坟墓前歌舞。
《全唐诗》《铜雀台》、《铜雀妓》、以雀台怨为题的诗有近40首,《乐府解题》说:“后人悲其意,为之咏也。”
在唐代,也有许多宫廷妇女被安排守卫陵墓。根据《资治通鉴》249卷,《唐纪宣宗大中十二年》胡三省引用宋白云:唐朝制度:“所有皇帝都升白遐想,宫人无子的人都会派遣山陵日夜供奉。他们有一排排,治疗枕头,事死如生。”
韩愈的《丰陵行》(顺宗陵也在富平县东北30英里):"设立卫锁嫔妓,供养朝夕象平居。" 守陵的宫人要在山陵伺候死后皇帝的日常生活,把死人当活人伺候。
尽管许多诗歌都有自己的寄托,但诗人毕竟对守陵后宫女性的不幸命运寄予了普遍而深切的同情,并在一定程度上批评了如此残酷的制度。
唐诗中有近百部反映守陵宫女生活的作品,怕你看得头大,先把最后整理出来的诗删掉十分之九。
守陵的宫人要打扮得漂漂亮亮,向死者表演歌舞。
欧阳詹《相和歌词铜雀妓》:“妆容徒自丽,读谁眼。惆怅舞态,歌声苦于哭泣。”、“」指的是灵帐,灵帘。唱得比哭得更惨。
郑银的《相和歌词铜雀台》:“舞余依帐哭,歌罢向陵看。”歌舞结束后,他对陵墓流下了眼泪,不是为死去的皇帝哭泣,而是为自己的生命而叹息。
张氏燕的《相和歌词铜雀台》:“君王寂寞看不见,铜雀歌舞空裴回。”不管唱得多好,跳得多好,闭上眼睛的君王都看不见。
《叶中行》郭良炅:“只有西陵,当时没有歌舞人。”虽然陵墓在那里,但那些在曹操的西陵表演歌舞的美女早已变成了尘土。世界是无情的!功业是安全的!
这首诗除了写这些守陵宫女强作欢笑表演歌舞外,还强调她们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铜雀台》罗隐:“我只和你死在一起,免教憔悴,看着西陵。”即使当时为君王牺牲,也比这种守陵命运要好。没有人身自由。守陵到死,花都凋谢了,人也憔悴了。
张氏燕的《相和歌词铜雀台》:“青苔无人迹,红粉空相哀。”几乎没有人来墓地,极度孤独和无聊,美女们相对悲伤,毕竟是徒劳的。
《奉陵宫人》杜牧:“就像死后无词客一样,延寿来绝画工。玉颜不是黄金少,秋山入寿宫的泪水。” 即使有钱有貌,也买不到大才子司马相如为陈阿娇写的字赋,也很难贿赂毛延寿美化画像,不得不流泪守陵。
诗人对守陵宫人表示无限同情,也借古讽今,婉讽甚至谴责造成这种悲剧的当权人。
揭秘古代宫女如何守陵皇帝? 古代守陵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