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代,虽然韩国女性是妃子,但没有公主和亲戚的历史。因此,元朝公主嫁给高丽国王是中韩关系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元朝与高丽王室的婚姻并不是一些历史学家所说的,而是元朝强加于高丽王室的枷锁。事实上,高丽是第一个要求的原因,是由元朝皇帝允许的。高丽国王的请婚是由于内部和外部的煎炸。
外部方面,自1231年以来,蒙古多次挥兵入侵,蒙古铁骑经过,朝鲜半岛庐社为市场。高丽皇室退保江华岛,才能活下来。在高丽内部,自1170年以来,王权一直被占领,武臣专政百年。崔独自执政60年,欺负皇室,肆意废除。1259年崔死后,新武臣金军、林衍相继专政。武臣对王室服从元朝不满。
因此,当时在位的元宗决定牺牲国家主权,以换取元朝对高丽王权的保护。要求公主结婚是手段之一。1270年,元宗前往大多数朝廷(今北京)见忽必烈,并向王子(即王子)陈求婚。王子陈35岁,早在10年前就有了妃子。很明显,元宗的要求是出于政治动机,而不是纯粹为儿子找女人。
忽必烈没有立即同意元宗的婚姻。元宗遣使于1271年再次为世子请婚。不久,忽必烈同意以小女孩齐国长公主忽都鲁·揭里的身份结婚。这时,公主只有13岁,不能马上结婚。三年后,世子陈才能与公主结婚。不久,元宗去世,世子即位,为忠烈王。据说公主和忠烈王一起来到高丽国都开京(今天开城)的时候,高丽的父母跑来跑去告诉他:“我不想在百年战争之后再见到太平。可见高丽人对元朝公主下嫁的重视。
齐国长公主的下婚揭开了元朝与高丽皇室近百年婚姻的序幕。在这七位高丽国王中,从忠烈王到恭英王,有五位国王娶了元朝公主。另外两位国王,忠穆王冲龄即位,死时只有12岁;忠定王因狂悖而被迫逊位,年仅14岁。他们在位时未到婚龄,因此无法与元朝公主结婚。当时蒙元兵力笼罩下的高丽政体,可以用国王和公主共治来概括。齐国长公主结婚四年后,忽必烈撤回了驻高丽的达鲁花赤(监察官),可能是因为公主更能代表元朝皇帝监督高丽。
元朝与高丽的强弱之分,充分体现在元朝公主在高丽宫廷的地位上。就名字而言,无论高丽国王是否是原来的妃子,公主在结婚后都被列为正宫。齐国长公主下婚时,忠烈王早已纳妃,夫妻情怀深厚。但是公主来了之后,原来的公主不得不搬到别宫,永远不会和忠诚的王相连。在高丽后宫,元朝公主手持生杀大权,国王和其他妃子不得不仰望它的鼻息。比如忠烈王对齐国长公主的无礼行为,往往是“禁之不得,但只是哭泣”,而公主往往用手杖敲打国王。事实上,高丽国王并非怕内症患者,而是被岳丈家的威势所迫,以至于乾纲不振。
虽然元朝公主不断嫁给高丽,但元朝廷并没有把高丽王女当成后妃。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自古以来,高丽女子就被称为“元朝官宦之家”,竞相收纳高丽女子为妻妾侍女。忽必烈曾禁止以高丽女子为后妃。他的做法可能是遵循以蒙古人为后妃的传统,而不希望“黄金氏族”的血统被高丽人(元朝视为汉人)污染。
中国古代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元朝公主在13岁时嫁给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