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生态科技新城的“七河八岛”中,最后一条新河由道光皇帝亲自批准开挖,按照常规项目需要一两年才能完成。最后,开挖成功只用了一个多月,创造了当时的“扬州速度”。
市水利专家徐炳顺介绍,道光年归江归海工程已成为淮水排泄的关键,此时黄淮已隔离,淮水全入运河归江归海。道光八年(1828)开通(瓦窑铺)新河,与凤凰河平行,廖家沟入河,最终增加了一条淮水归江,共7条,即老通扬运河、金湾、太平、凤凰、新河、廖家沟(含壁虎、老坝二口门)、沙河。到目前为止,归江河道已全部完成,为以后归江河道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道光初年水势恶化
张井,河道总督,争取新河
新河位于万福闸北侧,壁虎河东侧,凤凰河西侧,至今已有187年的历史。
谈到这条河的开挖过程,徐炳顺认为南河总督张井贡献很大。他向道光皇帝演奏,改变了原来的河流治理计划,并得到了道光皇帝的批准。传统的项目需要一两年才能完成。开挖成功只花了一个多月,“真的很快”。
[img]817079[/img]
道光初年,黄河、淮河、运河交汇处的清口已淤成平陆,淮水再也不能蓄积刷黄,也就是说,淮水不能出清口从原河流入海。这不仅是“蓄清刷黄”的河策此时已经完全无效,也导致扬州水势恶化。以洪泽湖为来源,以江海为出路,从邵伯以南,从金湾等归江坝、大门排入河中;邵伯以北,车逻、南关等归海坝东排入内河,内河面临灾害加重。
新河开挖前,归海归江工程有明确的方案,即御史王琳提出的拆迁房屋180余套,占地1.3万亩,拆迁坟墓980余套;督臣齐善提出在金湾坝、东湾坝、西湾坝、凤凰桥下开挖引河,拓宽董家沟、石羊沟、廖家沟,估计银60.9万两套。道光皇帝批准了这两个计划,并要求南河总督张井处理。
但张井认为,开辟归江之路,是整治下河的重要关键,要先挖新河。
淮水入江的南河总督张井认为,淮水近而径直,回海远而迂回,能多一分归江,即少一分归海。归海少一分之水,下河各州县少一分之灾。张井看到邵伯以南归江工程建设,下河水患明显减少。开辟归江之路,是拯治下河的重要关键。他认为御史王琳的归海计划有多复杂,督臣齐善的归江计划,引河两岸俱乐部的高土堆,不仅工程量大,耗时长,而且投资多。与归海工程相比,归江工程尤为紧急,应先开挖新河。
向皇帝上奏
道光6天批准开挖
因此,河道总督张井指派扬粮通判(扬粮,全称扬粮厅,是管理邵伯至瓜洲运河的机构。清代管理运河的通判官署称为“厅”。朱对通判、官名、正六品)进行调查。凤凰桥以南,瓦窑铺运河东西,地势平坦,挖压拆迁量小,开河容易实施。可以模仿乾隆年间(1736-1795)东西湾、金湾两次开挖和引导河流的方法,开挖新河1339.5丈以上。随后,派员与地方官河人员逐一调查。两江总督蒋攸关到清江浦(今淮安)时,河臣张井进行了履查,并顺道复查。
1827年9月23日(道光七年),河道总督张静、副总督潘锡恩等上演,认为瓦窑铺新河应该先改。道光皇帝非常开明,6天后(9月29日)批准开挖。新河开挖计划就这样定下来了。
张井开新河的方案有什么好处?主要是增加了淮水入河排泄口,这是其他两种方案所不及的。开挖新河时,不进行强制拆迁,河流稍微弯曲。
1828年(道光八年)正月下旬,新河开挖正式开工,三月初十前全部竣工。新河河头在瓦窑铺北,河尾斜对廖家沟,形势相当顺利。河口门宽40公斤,其余口宽20公斤至31公斤,河底宽20公斤,开挖深度从7英尺到2英尺不等。并在河口搭建木桥,作为行人和纤船之道。4月下旬,潘锡恩到现场验收,5月27日开水,用银25.13万2,事半功倍。
由于土壤坚硬,新河的开挖并不容易。据当时当地人说,在康熙开凤凰河花了一两年时间才完成。这一次,所有的工人都戴着月亮,努力工作,不要避免工作,真正的经理,不到两个月就完成了,真的很快。
扬州新河开挖:道光皇帝批准6天 建设只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