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盛极一时的李自成起义军在清军和吴三桂军队的联合进攻下迅速失败,李自成也死于地主武装的袭击。李自成起义军崩溃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军心松弛,军纪败坏,导致他们溃败。然而,李自成起义军之所以能迅速扩大,得到人民的支持,根本原因是军纪严明。早在起义之初,他就提出了 “压兵安民”的口号。并提出“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女如淫我母”,严肃军纪,并下令“三年不征,一民不杀”。
入京之初,大顺军迅速稳定局势,恢复了北京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大顺军进城时,赵士锦是明工部官员。据目睹记载,大顺军进城后,鉴于官军停止抵抗,立即“不杀人”。义军战士“白帽青衣,御甲负箭,衔枚贯穿。“有行走者,躲在路边,也不相互质疑”,丝毫不侵犯。为防止敌对活动,义军“增加门兵,人入;放马兵入城,街坊不抄袭,但不抄袭。"在成千上万的城市军队中,个别违纪行为是不可避免的,但一旦发现违纪行为,就可以秉公执法,迅速处理。赵士锦记载说:“贼初入城,有兵二人抢前门铺上的绸缎,即用手脚钉在前门左栅栏上,给目击者。“当时,徐应芬(签名聋人道士)在北京充当明给涂必宏记室。虽然他在作品中提到一些义军士兵贪图便宜,偷偷窃取银钱,但他仍然不得不承认:“至淫、夺、斩、杀的事情还没有看到。”
由于大顺军不仅加强了对京师的控制,而且注重军纪的约束,当时北京的社会秩序良好。当然,李自成起义军的高层管理人员确实存在腐败和堕落的现象,但军队的战斗力主要由普通士兵决定,很难说高层管理人员的腐败导致了整个军队的崩溃。李自成起义军的工资得不到保障,军心不稳定吗?李自成大军在北京通过追赃获得了7000万两银子,相当于明朝的十年税收,这足以支撑他庞大的军队。
既然不是军纪松懈造成的溃败,是什么导致了被称为百万雄兵的起义军进京40天后突然失去了战斗力?―在清军的攻击下,一触即溃,战败如山倒,再也没有恢复过来?仔细研究历史,也许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李自成并没有输给满清和吴三桂,而是输给了当时肆虐的鼠疫!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由鼠蚤传播,在野生啮齿动物中广泛流行,又称黑死病。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2000年前就记载了这种疾病。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从地中海传入欧洲,死亡近1亿人;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影响欧洲、亚洲和非洲;第三次是18世纪,传播了32个国家。在14世纪大流行时,它影响了中国。
据北京周边大兴县记载,李自成进京前,北京有大量死老鼠,随后军民发病,高烧,四肢无力,颈部肿大,患者十死七八。这是什么病?根据现代医学对照疾病,这原本是一种可怕的鼠疫。大头瘟或丘疹实际上描述了腺鼠疫的典型特征—淋巴肿大。鼠疫出现在崇祯16年秋天。17年春天(公元1644年),天气变暖,跳蚤和老鼠开始活跃起来。大规模鼠疫自然爆发。鼠疫首先“消灭”了崇祯的御林军,让李自成轻松进入北京。然后,鼠疫感染了进入北京的李自成大军,起义军的自然战斗力大大降低。当然,他们打不过清兵。最可怕的是,败兵成了鼠疫的传染源,据文献记载,“贼到处都是疫”。因此,虽然李自成此时可以大规模招兵买马,但新兵入伍时,染鼠疫失去了战斗力。再多的兵力也没用,他也无法抗拒满清的虎狼之师。由于士兵是集体生活,鼠疫流行对古代士兵的打击是毁灭性的。瘟疫蔓延到军营,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摆脱。李自成的精神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他失去了国家,无法恢复,“别无选择,只能花掉”。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上,崇祯和李自成都都都不可能了解这种可怕的传染病,也不知道他们的精锐部队在短时间内失去了战斗力。他们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有人可能会问,清军不会被鼠疫感染吗?科学研究发现,鼠疫传播过程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传播中介——跳蚤。跳蚤被鼠疫杆菌感染后,被病鼠或病人的血液吸收。跳蚤吸血困难,非常饥饿。因此,病跳蚤不断叮咬人、鼠、吐血被鼠疫杆菌污染。鼠疫感染了更多的人和老鼠。但奇怪的是,跳蚤有一种奇怪的习惯——它讨厌马的味道。在现代传染病研究的文献中,我们可以发现鼠蚤没有马寄生。骑兵很少被感染。而清军八旗兵几乎都是骑兵。清兵能够在鼠疫流行中幸存下来,以饱满的精神攻击对手。纵观历史,聪明能干的努尔哈赤无法打败万历皇帝,他不太关心政治事务,也无法摧毁明朝。然而,明显能力较低的顺治可以取代崇祯和充满自豪感的李自成进入中原,只是因为满蒙骑兵被跳蚤憎恨!拍案真的很惊艳!
揭露明朝史上惊人的悬案:鼠疫引发的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