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萧皇后,我们一定很熟悉。野史记载了许多关于萧皇后的浪漫故事。他一生中被许多皇帝抢劫。他先后成为隋颉皇帝的皇后、宇文化的淑妃、窦建德的宠妾、突厥番王的两位公主和唐太宗的昭容。但真正的萧皇后并非如此。
2013年11月,扬州发现隋颉帝墓,发现一具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根据随葬品和遗骸的鉴定,结合文献记载,墓主人是隋颉帝的萧皇后。很多人想知道萧皇后最终是否嫁给了唐太宗?你为什么又和隋颉帝一起埋葬了。可以看出,许多人被野生历史误导了。
正史上,萧皇后美貌贤德,受人尊敬,但在野史上却成了一个放荡的女人。
“杨皇帝萧皇后,梁明帝的女儿”也是《隋书》对萧皇后生活经历的记载。据记载,萧皇后是西梁皇帝萧皇后的女儿。南朝的萧家可以说是书香门第。梁武帝萧衍是著名的作家。萧衍的长子萧统当时几乎无人知晓。萧统编写了中国最早的诗集《昭明文学》。萧统的孙子萧直,萧皇后的父亲萧直,也以善良著称。
据《北史·萧屹传》报道:"开皇二年,隋文帝备礼纳屹女为晋王妃"。萧皇后善于文学,受家庭文化影响,精周易,与杨广琴和谐。不仅杨光,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也对儿媳非常满意。隋书记载:“后性婉顺,有智慧,易学属文,颇知占候。大善之高祖,帝甚宠敬晏。还有皇位,诏说:‘我只承丕绪,宪章在昔,爱长秋,用承盛推荐。妃萧氏,夙禀成训,妇道克修,宜正位轩辕,风红柔教,可立为皇后。”
杨光皇帝杨光有着非常崇高的政治抱负。登位后,他修建了运河,三伐高丽,发展了西域,发扬了科举。然而,杨光太渴望成功,人们抱怨很多。萧皇后曾写过《志赋》来说服杨光 “积善之余庆,在皇庭准备簸箕。怕修名之不立,会累在先灵身上。是夙夜而不懈,实际上是对玄冥的恐惧。虽然自强不息,但明愚蒙之多滞。。"
在野史上,萧皇后大多生动地描述了她的淫乱。但在史书中,她是“后性婉顺,有智慧,好学,属文,颇知占候,文帝大善之”的无良形象。如果隋朝没有死,萧后一定会凭借自己的贤德和才华在中国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隋朝灭亡后,野史开始不断渲染她数伴君王桃花劫的故事。杨迪皇帝最初的死后头衔不是“杨迪皇帝”,而是“隋明帝”,“杨迪皇帝”这个死后头衔是唐朝历史官员改变的。他修建运河,三伐高丽,发展西域,发扬科举,发展西域。据说大运河劳民伤财,但唐宋元明清繁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他建造的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明清小说严重妖魔化了杨迪皇帝,使他的皇后中枪。近年来,电视剧和小说在野史的基础上加油加醋,不断扭曲萧皇后的形象。
关于萧皇后和宇文化,以及窦建德。《北史》有这样一段记载:和宇文化及其乱象,随军到聊城。窦建德没有化及败。此外,没有太多的描述,也不能证明萧皇后曾经是宇文化的淑妃和窦建德的宠妾。《北史79》中关于描写宇文化和隋朝皇帝后宫私人关系的情节:“华和于是进入六宫,他的自尊就像杨帝的故事一样。”它已经成为许多人认为宇文化和萧皇后发布了什么证据。然而,当时的萧后已经50岁了,一定没有其他宫人那么吸引人。萧皇后是宇文化和嫂子南阳公主的母亲。而且,如果两个人真的有什么事,《北史》是不可能一带而过的。
萧皇后和两位突厥番王的故事纯属恶意中伤。隋杨帝于江在公元618年被吊死。萧皇后带着孙子杨政道逃到漠北突厥。东突厥处罗可汉将萧后和杨政道迎接东突厥,将隋朝杨帝的孙子立为隋王。将东突厥境内的中原人交给其管治,有众多人,还是实行隋朝制度,史称“后隋”。萧皇后和孙子杨政道在沙漠里呆了10年。无论是《北史》、《旧唐书》还是萧皇后的传记,都找不到两代突厥王立为妃子的记载。突厥王不承认大唐,而是视隋朝为正统,以杨正道为隋王。
至于萧皇后成为唐太宗的昭容,那就更无稽之谈了。贞观四年,唐朝灭突厥,萧皇后及其孙子杨政道被恭恭敬敬地接回长安,给予厚待。杨政道被封为散骑侍郎。在此之前,萧皇后和杨迪皇帝的女儿已经被李世民立为妃子了。30多岁的皇帝娶了60多岁的婆婆不是很可笑吗?
回到长安稳定生活了18年后,萧皇后去世了。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下令“复名称,称为民,使三品护葬,准备卤本仪卫,送到江都与杨帝合葬”。萧皇后去世后,唐太宗恢复了皇后的名字,并在去年的考古学中验证了他的厚葬。如果唐太宗真的把萧皇后封为昭容,死后和丈夫杨帝合葬,难道不尴尬吗?
野史的惊人误导:隋朝杨帝的萧皇后没有再婚六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