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西汉衰落始于汉元帝刘氏?依靠宦官的权威

吕思勉说:“汉朝的盛衰应该以宣元为界。”也就是说,宣帝在位之前,朝政运行良好,处于繁荣状态;元帝以来,宦官外戚竞相专权,纲纪紊乱,国势衰弱。

性情软弱,缺乏主见

客观地说,汉元帝是一个多才多艺、品行好的好人。但是,好人不一定是好君。作为君主,汉元帝并不优秀,主要是因为性格和能力。史书说他“温柔善儒”。事实上,这并非弱点,君主胸怀宽宏大量,主张行仁政,偏爱重用儒臣,应该是天下人的福气。问题是,汉元帝的宽柔最终表现为优柔寡断、软弱可欺,无法控制局势,听从宦官的专权。

宣帝临终前,为元帝安排了“三驾马车”辅政,以乐陵侯史高为首,王子太子傅萧望之、少傅周堪为副。史高是宣帝祖母史良迪的侄孙。宣帝小时候在史家长大,与史高关系密切。重用外戚是西汉的政治传统,宣帝也不例外。萧望之、周堪都是元帝的老师,一代名儒。元帝即位后,对两位老师特别依赖,多次宴见两人,探讨治国方略。萧望随后双引荐宗室大儒刘更生(成帝时改名刘向)、侍中金敞参加朝政,四位儒臣“同心谋议,劝说上以古制,多所欲改正;上甚乡纳之”。

元帝的信任和支持,似乎让萧望之等儒臣看到了改弦、更张扬仁政的希望。然而,元帝与儒臣相得益彰的美景只是昙花一现。元帝特别信任这两位大师。儒家大臣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导致被忽视的史高心理失衡,与萧望之产生了分歧。权力斗争的阴影立刻笼罩着朝廷。史高与宦官内外呼应,议论常坚持遵循故事或惯例,反对萧望之的改革主张。萧望之担心外戚放纵,宦官擅权,于是向元帝建议,中书是国家政治事务的基础,应该由贤明公正的人来管理。武帝在后庭举行优秀的游客宴会,任命宦官负责中书,不符合国家旧制,违反“古不近刑人的意义”,必须予以纠正。元帝即位,由于谦虚,不敢做出调整,议论久而不决。萧望之提出这一动议,却引起了宦官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等人的嫉妒,于是他们与史、徐两姓外戚联手,共同对付萧望之,只用了两轮,就把萧望之逼死了。

萧望之喝毒自杀,元帝非常震惊,为之痛哭流涕,责怪弘恭、石显等人杀了自己的贤傅。师傅死于冤屈,使元帝终生难以释怀,追念不已。从那以后,他每年都派使者到萧望之墓地祭祀。在这一事件中,元帝的性格缺点暴露无遗。假如他坚信萧望之贤良忠诚,完全可以让萧免被小人陷害。但他缺乏主见,容易受到宦官的影响。两次让萧望下狱,都是听小人的诽谤,草率下诏。第一次,他不知道“导致船长下狱”,很容易被官员愚弄;第二次,当他知道主人很强壮时,他仍然被太监牵着鼻子走,让主人再次被监狱羞辱。此外,他已经知道师傅是无辜的,但他并没有惩罚强迫师傅死亡的幕后推手。他只是口头问问弘恭、石秀等人,让他“免冠感谢”,后来对他们充满了好感。如此宽仁,其实是非不分,赏罚不明,使宦官无所畏惧,以后更加放纵。

从萧望之死,也可以看出元帝政治上的短视与低能,空怀匡正理想,缺乏战略眼光和政治战略。毫无疑问,元帝要想在新政上有所作为,就必须以儒臣为主要依靠力量。毕竟,萧望之等儒臣不仅胸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且具有较高的治理能力和道德修养。宦官和外戚往往注重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既缺乏对世界的责任,又缺乏做人的道德。只要他们满足自己的私欲,他们死后就会洪水汹涌。元帝居然让宦官逼死萧望之,放逐其他儒臣,无异于自废武功,自断臂膀。

为什么西汉衰落始于汉元帝刘氏?依靠宦官的权威

汉元帝刘氏剧照

依靠宦官权力的旁落

宦官最终成为外戚、儒臣、宦官三大势力的大赢家。萧望死后不久,中书令弘恭病死,石显继任中书令。此后,中枢权力急剧失衡,向石显一方倾斜。由于对石显的信任和自身的健康,元帝将政全部委托他处理,事无大小,由他汇报决定。于是石显威权日盛,贵幸倾朝,公卿下无所畏惧。石显似乎一言九鼎,“重足一迹”。虽然元帝是天子,但权威掌握在石显手中,一切都听石显说了算。

元帝特别宠爱宦官,主要是基于一种天真的想法,认为宦官没有家庭,不会缔结“外党”。但这是一种错觉,石显之流其实很擅长“结党”。他不仅与宫廷太监结为“内党”,还与史丹、徐佳等外戚勾结,吸引匡衡、贡禹、五鹿等儒臣,成为“外党”;内外呼应,兴风作浪,党同伐异。易学大师京房曾提醒元帝不要宠爱马臣,但元帝执迷不悟,依然听从石显的专权;京房惹怒石显,迅速被驱逐出朝廷,随后因“非诽谤政治”被处决。

当然,石显能得到元帝的信任,一定有他过人之处。“(石)显得聪明懂事,能探得人主微指,内深贼,持诡辩以中伤人,不服从仇恨,常被危法。元帝“好儒”,石显乐于投其所好。萧望之死于委屈,朝廷内外议论纷纷。为了逃避责任,石显转向儒家思想,强烈向元帝推荐大儒贡禹,让他当御史医生。这一举动,收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一是迎合元帝意趣,二是取悦世界儒家思想,三是赢得了举贤任能的好名声。此后,所有依附石显的儒家思想都将得到重用,官运亨通。如匡衡、五鹿充宗,分别官拜丞相、尚书令。如果不依附或反对石显,即使元帝亲自选择,也会被他排除在外。元帝重用周堪,提拔学生张猛,石显要么在元帝面前毁灭,要么暗中捣鬼,使元帝不知所措,逐渐疏远两人。后来,周堪病了,不能言而卒,张猛被迫自杀。

虽然石显熟悉法典,擅长权力,但缺乏治理国家和政治的能力。这样一个恶意的人不仅不能造福国家和人民,而且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成为腐败的“大老虎”。在这只“大老虎”擅权期间,规章制度紊乱,官员统治腐败,欺负上下,贿赂公众,奸诈,正直。王昭君不愿意为贿赂买单,所以画家丑化了她,不得不嫁给塞远的匈奴人。

失去王昭君,让元帝立刻意识到。然而,他从未意识到宦官伤害了这个国家。司马光在写这段历史时,忍不住叹了口气:“很好,孝元是君主,容易欺骗,难以理解。”直率地说,元帝太容易愚弄了,实际上让石秀在手掌之间玩耍。在帝国时代,权力的旁边是君主的禁忌,尤其是想要有所作为的君主,他们必须充分利用最高的权力来展示他们的抱负。


为什么西汉衰落始于汉元帝刘氏?依靠宦官的权威为什么西汉衰落始于汉元帝刘氏?依靠宦官的权威

,,,,,,,,,,

  • 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多少年?解忧公主回汉了吗
  • 罪臣之女刘解忧,又被称为解忧公主,她是楚王之女,她的祖父刘戊曾是雄踞一方的楚王,刘戊是个大英雄,所谓时势造英雄,在战...

  • 西汉前少帝刘恭是什么样的人?
  • 汉前少帝刘姓,名恭,是西汉第一个被废弃的皇帝,也是西汉第三个皇帝。父亲是汉孝惠帝刘颖,母亲是惠帝时期的美人,是一个政...

  • 为什么大汉朝历史上没有根基的刘恒能成为皇帝?
  •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当权,此时诸吕变大了。吕后刘邦曾经重视其他妃子,于是迫害刘邦以前受宠的女人,尤其是戚夫人。也许是...

  • 南朝宋高祖武皇帝刘裕是怎样崛起的?刘裕简介
  • 刘裕后从军,最初就任北府军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隆安三年十一月,孙恩从会稽起兵反晋,朝野震惊,刘裕借机转投淝水之...

  • 刘玄介绍了汉朝更始皇帝 谁是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
  • 更始皇刘玄(?—25)字圣公,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县西南)人,西汉皇族后裔。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立为皇帝,年号更开始,成为...

  • 秦始皇手下有几个得力大将?这些得力大将是谁
  •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具有划时代的人物,千百年来有无数人对他所建立的功绩顶礼膜拜,也有不少人对他的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