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朝鲜半岛没有像样的政权。战国时期的燕长城穿过鸭绿江。簸箕朝鲜是周朝的地方王子。进入汉代后,它取代了卫氏朝鲜,但它仍然是汉代的附庸。
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汉灭卫氏朝鲜设立了乐浪等四个县,在朝鲜半岛中部以北地区实行了与中原地区相同的统治方式。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汉元帝建昭两年(公元前37年)由扶余人朱蒙在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建国,后建都于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城)。西汉元始三年(公元三年),迁都国内城,建尉那岩城(均在吉林省集安),迁都平壤至北魏元始光四年(公元427年)。公元668年,唐朝和朝鲜半岛的新罗联军摧毁了高句丽政权。这时,整个北朝鲜和韩国西部都是唐朝的,为安东保府,此时吉林和黑龙江为漠羯部落,新罗土地仅为韩国东部。
美德女王-新罗国第一位女君主
高丽
唐朝东北地区,自高句丽、百济灭亡以来,新罗也逐渐衰落。唐末分为高丽、后百济、新罗三国,新罗末年,朝政腐败,土地兼并盛行,农民起义连续。892年梁吉领导的江原道起义规模较大。901年,新罗王族出身的弓裔篡夺了起义军领导人的权称王,国名摩环,后来改为泰封。918年,弓裔部将王建杀裔称为王,定都开城(松岳),改国名高丽,建立高丽王朝(918-1392年)。朝鲜半岛于936年重新统一。
新罗,百济三国争霸时期
高句丽和高丽的区别
公元918年,一位名为“高丽”的政权出现在朝鲜半岛。因为它的统治者姓王,学术界称之为“王高丽”。虽然王高丽袭击了高句丽的称号,但他们没有直接继承关系。
一是两个政权建立的时间悬殊,历史发展归属不同。高句丽成立于公元前37年,最初由西汉玄阆县高句丽县管辖,后来逐渐强大起来,但并未断绝与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隋唐时期,高句丽奉行扩张政策,阻碍朝鲜半岛其他政权入贡中原王朝,导致隋唐征讨。公元668年,高句丽终于统一了唐朝。高句丽的辖区最初完全由唐代安东都政府(该公司最早在今平壤)管辖。几十年后,一些辖区被渤海占领,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地方政权,一些属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政权,一些仍由安东都政府管辖。高句丽族大多被唐朝迁移到大陆,后来与汉族融为一体,其中一小部分融为周边民族。后来,他们的王族也是独一无二的。建国7个世纪的高句丽终于消失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高丽立国于公元918年,高句丽灭亡250多年后,935年取代了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次年灭亡后,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分地区。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国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随后改名为朝鲜,学术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李朝。这是明清时期中国的朝鲜国。
二是辖区内居民构成不同。高句丽辖区居民以高句丽族为主。高句丽族的族源是夫余、高夷、沃郁、小水莲、东污等。在中国古代,古代民族的污秽东迁后,后来融合了卫氏朝鲜遗民的后裔、汉人和鲜卑人。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在一起,史书和学术界通常被称为高句丽。王氏高丽辖区居民以新罗人为主。新罗人和百济人在王氏高丽兼并新罗和后百济后,成为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新罗人主要来自朝鲜半岛南部的陈韩和本韩人。高句丽灭亡后,虽然有一些高句丽人加入了他们,但他们不是新罗人的主要来源。百济主要来自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人。
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来自朝鲜半岛南部 “三韩”人为主,大量史书记载也表明,王氏高丽人和中国古人认为王氏高丽是“三韩之旧”。在王氏高丽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这些成员逐渐融入一个家庭,史书和学术界通常被称为高丽人。王氏高丽被李氏朝鲜取代后,朝鲜也取代了高丽,成为其家族名称,并被使用至今。
最后是王氏高丽非高句丽的后裔,王氏高丽的王族也不是高句丽的后裔。关于王氏高丽建国者王建的族属,《高丽史》的作者认为“高丽之先,史阙未详”。但根据中国学者的研究,王建很有可能是西汉乐浪郡汉人的后裔,王氏是当时乐浪郡的王族,而且人多。在临死时亲授的《十训要》中,王健并没有说自己是高句丽的后裔,而是说自己出身平民,称“赖三韩山川阴佑”,统一了马韩、陈韩、本韩的“三韩”根据常识分析,如果王健是高句丽的后裔,出于统治的需要,他肯定会大肆宣传。也可以反证王氏不是高句丽的后裔。
朝鲜旧照
因此,王的高丽并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汉朝兴起于朝鲜半岛的马韩、陈韩、韩朝发展为新罗、百济;百济为唐朝灭亡,新罗为王的高丽取代;后来,李朝取代了王的高丽,最终发展为李的朝鲜(李的朝鲜在明清时期逐渐发展为现代朝鲜和韩国)。这些政权的领土从未超过朝鲜半岛。
高丽与朝鲜和韩国的真实关系 高句丽和高丽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