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历史学家分为前汉和后汉,也被称为东汉和西汉。这是汉朝400年来,王莽篡位了18年。王莽以前被称为前汉,后汉被称为后汉。前汉建都陕西长安,也被称为西汉,后汉建都洛阳,洛阳在东方,也被称为东汉。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
从公元8年到公元23年,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又称建兴帝或新帝。
西汉末年,王莽执政,任大司马,负责宰相事务,是辅助汉平帝的股肱之臣。王莽原本是汉平帝的岳父,但毒死了汉平帝,平白占领了汉朝,自称新朝。王莽称帝后,实行了“托古改制”。
一直以来,汉朝的官员和人民在每年的正月毛日(干支年)制符为佩,有的用玉,有的用金,有的用桃木,挂在革带上,一边刻着文字:“正月毛毛”,大家都认为这样可以避免一年内的疫情。金刀是钱名,形状像刀,在民间通行。 王莽认为,在刘(繁体字)字的左边,有毛有金,右边有刀。因此,禁止重铸小钱,直径只有6分,重量约1铢。
王莽模仿古代井田遗产,称世界上的田地为王田,规定人民不得擅自买卖。例如,如果一个家庭不到八口,田地超过一口井,他应该把额外的田地分配给其他亲戚或村民。王莽还规定,未经允许,奴隶不得买卖,违规者将受到严厉处罚。
后来,王莽跟随国师刘欣的奏议,按照周代制度,成立了五均司、市泉府等官员。@ 所有的官职,大部分都是重新改名,但都是不古不今的称号,乱涂乱画,往往是换名不换人。
王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改名运动。地名、官名、建筑名几乎都变了,行政区划和行政部门的职权也随意调整。王莽一次又一次地改变了它。一些县的名字每年改变五次,最后还原来。官员和人民根本记不起来了。每次他们颁发法令和文件,他们都应该在新名字后注明旧名字。这不仅影响了效率,造成了浪费,也带来了官员和人民的心理厌恶。
王莽还将“匈奴”改为“恭奴”、“降奴”,将“单于”改为“善”、“服从”,将“高句丽”改为“下句丽”。不仅如此,王莽还轻率利用武力,导致边境冲突,使数十万军队长期陷入边境,无法逃脱,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给北方边境人民造成了深远的灾难。
王莽的“托古重组”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各种矛盾。由于许多政策迂腐、不真实,人们先受苦,日夜改变,人民官员不知所措,不断引起世界各地贵族和平民的不满。
天凤四年(公元17年),蝗灾、旱灾、饥荒遍布全国,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形成赤眉、绿林大规模反抗运动。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赤眉绿林军进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王莽新政的失败是西汉时期没有教训和发展失败的延续。当时,西汉政权需要官僚制度来管理国家,但不能阻止官僚作为利益集团,疯狂掠夺国家财富;国家放开土地,鼓励竞争,会导致土地合并,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如果土地为国有,平均社会财富,将违反人类竞争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质。这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中华帝国的悖论。在接下来的两千多年里,任何王朝都没有逃脱与西汉帝国相似的命运。
王莽改革的失败,当然有其历史必然性,但王莽脾气狂躁,轻易改革,盲目崇拜古代,不切实际,任性,使用非人,这些特点使他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也不能建立高效、威望的新政策领导,因此其改革注定要失败。
王莽和新朝重组:他的盲目重组成为他灭亡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