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清朝只用了五个月就宣布灭亡,这让革命党人感到惊讶。为什么276年统治中国的大帝国会在这个时候崩溃?要知道,早在50多年的1860年代,清朝就面临着比1911年左右更多的危机。东南有太平天国对峙,西南有苗族起义,西北有陕甘变革,中南有扭军。就连首都的皇帝也被英法联军赶到了热河。然而,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清朝实现了“同治中兴”。另一方面,在1911年的清朝,保路运动兴起前最大的震动是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是由120人发动的 ,这种起义规模显然无法与20世纪60年代的任何危机相比。但随后的保路运动风起云涌,到武昌起义后,大清帝国再也撑不住了,轰然倒塌。
八旗兵是清朝建立过程中的核心力量。清初八旗兵败李自成、张献忠、灭南明,后来又击败反叛的吴三桂,可谓天下无敌。终于得到了世界,虽然朝廷声称要满汉一家,但有好日子不能先想到自己的人吗?清朝对旗人的待遇一直很高,颇有30年前我国城市户口的味道。但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清末习惯好日子的旗人不再像祖先那样尚武,大部分都养鸟赌钱。当兵有能力的人真的很少。
广西洪杨起事。朝廷派出包括八旗军在内的军队镇压,结果一触即溃。看着太平军从广西到南京,还派出北伐军声称要进北京。一瞬间似乎有亡国之危。幸运的是,洪杨也只是乱世枭雄,所经过的地方烧杀抢掠,还禁儒教,拜神。这导致一些汉族士子聚集人马为保家卫道而战。终于出现了一股能与太平军作战的力量,虽然是地方军,朝廷也算是喜出望外立即重用。没办法,谁让自己的直系打不过太平军?湘军就是这样登上历史舞台的。虽然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解决了清帝国的燃眉之急,但从那以后,朝廷对东南几个省份的控制力大大削弱,大部分地方军政权力都掌握在湘军将领手中。北洋新军的情况与湘军有些相似,都是在旧军不堪大用的基础上兴起的新力量。
1900年,义和团运动导致中国向11个国家宣战。当北方中国的义和团、清军和八国联军在北京和天津激战时,南方中国的十多个省份与交战国签订了互不侵犯的条约,即东南互保运动。朝廷电令两广总督李鸿章率兵“勤王”,李复电“这乱命也,粤不奉诏”。后来,朝廷没有责怪南方诸臣,而是奖励他们,使南方不像北方那样受到破坏。东南互助保护运动的发生与清帝国在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事件中的决策失误有关。当然,太平天国以来,中央王朝削弱了对东南省的控制。这件事对中央王朝的威望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是十一年后南方十多个省份的独立背景。
清史稿主编赵尔迅认为,清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清末的“新政”。新政的实施也是经历了一系列内外打击的最后手段。施宪政、废科举、修铁路等,改革力度不大,但改革几乎得罪了所有阶层,支付赔偿的财政早已枯竭。新制度尚未建立,旧制度已经崩溃,这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有些人认为,如果清朝早年改革不会死,但历史就不会死。
失去了对军队和地方政府的控制,几乎所有的政治阶层都被冒犯了,经济枯竭。1911年的革命已经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朝廷是一个空壳,表面平静,一旦风暴来临,它就会立即倒塌。
辛亥年大清帝国如何崩溃:军事制度的腐化造成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