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1年,对于60岁的孙权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悲惨的一年。他的长子孙登死了,只有33岁。老人失去了孩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已经很伤心了。孙登是他努力培养的继任者,寄托着无限的希望。他的死就像一把尖刀刺穿了孙权的胸部,非常痛苦。更令孙权惊讶的是,王子的死是吴国混乱的前奏。
孙登17岁时,孙权为周瑜的女儿聘请了妃子。孙登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拥有一切优秀的领导素质。他非常尊重名臣。孙权在武昌称帝时,孙登被立为皇太子。孙权派出诸葛恪(诸葛瑾之子)四个人、张休(张昭之子)、顾谭(顾雍孙子)、陈表(名将陈武之子)协助他,四大“金刚”中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外围还有一个庞大的智囊团,人才济济。孙权迁都建业后,孙登继续守卫武昌。最重要的助手是将军陆逊,他还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政府团队,集中了一批东吴精英。这个豪华阵容是为了众星捧月,让孙登尽快适应一把手的角色。
孙登年轻时有孙权的影子,礼贤下士。下属来见他时,要按规定穿正式的官服,见面时要跪下。他礼貌地说:快起来,避免那些繁文缛节。以后你可以像往常一样在家穿便服。孙登并不容易做出决定,总是先征求名人的建议,小心谨慎。他有自己的专车,经常邀请诸葛恪、张休、顾谭等一起上车,在路上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反复考虑。假如意犹未尽,大家就在孙登府里捧烛夜谈,晚上睡在一起。
孙登的智商也很高。有一次他乘马出门,突然有一颗弹丸从身边飞过,身边的侍卫大怒,到处寻找这个胆大包天射弹丸的人。碰巧看见一个人手里拿着弹弓,身上还带着弹丸,侍卫把他抓起来,认定是他射的。但这名男子坚决否认,侍从们看到他狡辩想打他。孙登不允许派人去寻找飞过他身边的弹丸,并拿出这个人携带的弹丸。相比之下,他发现两者不同,所以他离开了他。
在孙登去世之前,孙登给孙权写了一封信,提出了一些关于富国强军的建议,并推荐了陆逊、诸葛瑾、步骤、朱然、全程、朱据、吕岱、我们等许多优秀人才。我希望孙权能更亲近地任命他们。孙登死后,孙权才看到这一章,痛哭不已,心如滴血。以后每次谈起他,都会不自觉地流泪。孙登一开始埋在句容,三年后又改埋蒋陵,即今天的明孝陵,也没有痕迹可寻。孙登有儿子孙,孙希,都死得早。还有一个次子孙英,被称为吴侯。后来对权臣将军孙俊擅权不满,秘密谋杀孙俊,事情泄露后自杀,封国也废除,孙氏这一支遂绝。
孙登死后,由于孙权的第二个儿子孙担心早逝,孙权不得不建立第三个儿子19岁的孙和为王子。孙和也很优秀,文学好,骑射好,聪明敏捷,尊敬师长。14岁时,他担任宫廷侍卫。更重要的是,不玩物丧志。他经常对人们说:有能力的人应该讨论知识,练习武术,下棋,旅行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没用。只爱工作,不爱玩耍,是王子的最佳人选。然而,他的结局却极其悲惨。
三国史上东吴大乱的序幕:孙权晚年失去了继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