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和强大的土地合并不仅仅是中国,古罗马也是如此。马克思曾经说过,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国内历史可以清楚地归因于小土地所有制与大土地所有制之间的斗争”。贵族和富人肆意占领土地,导致小农民破产和大量流民。
贵族改革家提比·留格拉古说:“居住在意大利的野兽也有洞穴和巢穴,但献身于意大利的人除了空气和阳光什么都没有。”
比王莽早一点,公元前133年,提比留格拉古用棍棒打死。
然而,改革并没有停止。提比留在格拉古,在公元前123年和122年连续当选保民官。他恢复了哥哥的土地法,并建议在北非迦太基设立殖民地,动员罗马公民移民到那里,每人分配200块尤格土地。公元前122年,盖约竞选下一年保民官落选。公元前121年,贵族势力再次发生武装冲突,盖约被迫自杀,改革失败。但保留了盖约改革计划的一些内容。在格拉古兄弟的改革冒险中,罗马共有8万公民获得了土地。
[img]830798[/img]
王莽的改革比格拉古兄弟更激进。他有充分的理由。他说:汉代减租,30税1(30税1)。强大的土地被租给农民种植,但他们必须收取50%的租金。朝廷对一些田地人三十分之一,而另一些田地人对租地人非常不合理。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年(9),王莽下令将全国土地改为“王田”,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化,私人不得买卖土地。若一家人不满8人,田地超过900亩,则应将多余的田地分配给本族或邻居的无田人。原来没有田的人,按男口每人给田100亩。私下买卖王田治罪。这一措施是王莽搞“社会主义”的主要依据之一。事实上,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这是很难做到的。
每人100亩和8人不超过900亩的标准从何而来?来自《周礼》中提到的井田制。王莽的智囊团是一群整天忙碌的儒家专家。他们从各种古典书籍中找到了出路,认为“井田制”是最理想的。根据《周礼》的记载,王莽试图重新分配全国土地。
《周礼》等待作品中关于井田制的说法从何而来?都来自孟子说的一段话。孟子滕文公说:“方里而井,井900亩,其中公田,八家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这意味着,一片极其辽阔的平地,按照“井”字的风格,分为9块,每块100亩。周边8块分为8个私有,“井”字中心的100亩是公家田。8家人先在公家100亩地里工作,然后在自家100亩地里工作。《周礼》、根据孟子的段落,《韩诗外传》等等作品对井田制大加发挥,说得更详细。
孟子说,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朱就怀疑井田制度是否存在。他说,周朝陕西几千英里的平地从何而来?许多地方在山谷和许多小溪和沟渠之间。如何安置井田?(朱子语言卷86)
在给廖仲恺的一封信中,胡适还说:“井田的均产制是战国时期的乌托邦。战国时期,从来没有人提到过古井田制。“孟子真的不知道周代的制度是什么,但他从一首诗中想到了井田制。如果孟子时代实行井田制,那么滕文公就不必向孟子请教井田制。如果周朝实行井田制,那么战国时期离周朝不会太久。一个制度的废除绝不是突然的,尤其是很多时候实行田地制度的时候,总会有遗迹。为什么要去《诗经》找一首诗?此外,王莽时代的耕地还不足以在全国范围内分配。
白杨说,王莽准确诊断了社会疾病,认为只要他吃了儒家书籍上的古代药物,他的方法就可以治愈。他的方法有问题。他的脚步向前走,眼睛向后看,他必须摔倒。
秦晖说,王莽的“社会主义”可以称之为“井田制社会主义”。
这些话都是王莽改革的关键。王莽回应了黑格尔《历史哲学》中关于中国历史的一句话:中国人民的“所有行政都是基于中国许多古代教训的原则”。
采取如此激进、大规模剥夺利益的措施,立即将部分支持者赶到反对者的立场。王莽当政晚期,南阳豪强樊重和阴子方家有几千亩地,没有人分开,证明土地国有化很难落实。
此外,王莽对残余奴隶制的改革。古希腊梭伦在公元前6世纪进行了改革,禁止买卖奴隶,并命令国家赎回被卖给国外的奴隶,以取得成功。
《罗马法》还明确禁止虐待奴隶,并规定了给予奴隶自由权的程序。它分为两类:“主人解放”(奴隶主人宣布解放)和“法定解放”(奴隶根据相关法律解放),促进了罗马的进步。
但王莽的命运并没有那么好。从王莽强命令儿子自杀以偿还被杀奴隶的生命来看,王莽确实尽力改善奴隶的悲惨局面。一些古代史学家说,王莽让儿子自杀也是“伪造”,这太苛刻了。王莽命令民间奴隶改名为“私人”(不同于官方奴隶),即每个奴隶在主人家中占有一个成员的地位,并禁止所有奴隶买卖。这样,奴隶的地位就相当于准自由民。王莽的目的是至少冻结奴隶制,使奴隶制不再扩大,最终自然消灭。奴隶主自然会抵制这种进步措施。
王莽改革的核心:彻底废除奴隶制和土地改革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