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明政权的定义,一般认为明末北京失陷后朱姓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诸政权。主要有福王宏光政权、唐王隆武政权、鲁王政权、唐王绍武政权、桂王永历政权、韩王定武政权,其中福王和桂王政权影响较大。5月15日,顺治元年(1644),在丹阳总督马士英等人的支持下,福王朱由琏在南京称帝,建元弘光。福王政权一方面抵抗清军南下,另一方面继续镇压农民军。
顺治二年春,清军开始攻福王。福王政权内部正在进行激烈的党争和内战,只有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江北,坚决抗战,死守扬州。清军攻占扬州,杀死了宁死不降的史可法,并实施了屠城。五月清军占领南京,俘虏福王。红光政权只维持一年就灭亡了。当年6月,故明官员、缙绅钱肃乐等扶持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建立政权。根据钱塘江天险,鲁王与清军相持一年,到顺治三年五月绍兴城破,鲁王离开并灭亡。在鲁王监国的同时,故明官员黄道周、军阀郑芝龙等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建号隆武。但是,两个政权不能一起抗清,而是互相争取“正统”,彼此水火不容。清廷诱降了拥有重兵的郑芝龙,攻下两浙后兵入福建,消灭了隆武政权。顺治三年十一月,所以官僚苏观生等人拥有隆武帝的弟弟朱玉键在广州称帝,年号绍武,但只过了 40 清军攻占广州多日后灭亡。
绍武政权创立的同时,两广官员瞿、丁魁楚在肇庆拥立桂王朱由锤为帝,改元永历。早期与广州唐王绍武政权互争“正统”,清军乘其内战,攻入广东,桂王奔逃两广。此后,由于何腾蛟、封胤锡、曲式乐等将领的坚决抗清战,得到了大顺军、大西军的支持,政权得以维持。十六年(1659)清顺治正月初三,吴三桂数十万大军分三路连接昆明。南明小朝廷不得不抛弃滇都昆明,通过保山和腾冲一路进入缅甸。虽然南明大西军战一再失败,但在此期间,一位勇敢善战的罗姓将军出现了。这个人的第十代后裔罗星汉后来成为了震惊金三角的毒枭。
《明史》记载,朱由锤带1500多人腾越 (腾冲)西逃,进入缅甸瓦城 (即曼德勒郊区的古都阿瓦),缅王在缅北山区慰留贵客。缅京老王1661年去世,新王莽白继位,他看清形势,派精兵夜袭,砍死南明数十名遗臣武将,囚禁永历帝。这在历史上被称为 “咒水之难”。1662年,吴三桂率领10万清兵饮马怒江,抵达缅甸瓦城郊区。莽白立即将永历帝及其母亲、妻子和妻子交给清军,以免惹火。朱由锤被押解回昆明,囚禁在蓖子坡上的金禅寺(今利民巷)。康熙元年(1662)四月,吴三桂用弓弦勒死了永历帝。南明政权基本瓦解。1664年,奎东十三军抗清失败,李来亨全家自焚,大明王朝抵抗运动结束。
为什么南明政权在18年内灭亡:有哪些小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