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三个朝代是东汉、唐朝和明朝。为什么?宦官专权的朝廷格局是大臣权重,皇帝权重轻。皇帝需要用宦官来压制朝臣。
东汉光武帝吸取了王莽篡汉的教训。他没有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医生,而是设置了司徒、司马和司空,降低了三公的权威。而且黄门侍郎不是用士大夫子弟,而是用宦官,导致宦官有机会参与朝政。还有一股力量,那就是外戚。光武帝的皇后是阴丽华,这是光武帝的结发妻子,光武帝的梦想是“仕宦当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阴丽华的弟弟阴是外戚。但阴家虽然是外戚,却很懂得谦退。
以三公为代表的三大帝国支柱、宦官集团、外戚集团、士大夫集团。皇帝最信任的是宦官集团。权臣和外戚都有篡位的历史记录。宦官没有说是太监最猖獗的唐朝杀了皇帝,最多是杀了皇帝,建立了另一个皇帝。太后最信任的是外戚集团,那是他母亲的家。石大夫集团总是想控制皇权,这是最不受欢迎的。然而,石大夫集团非常庞大,治国必须依靠石大夫集团。若这三个集团实力均衡,国家基本上就是太平无事,但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国家就会陷入混乱。
在东汉中后期,继承王位的皇帝都很年轻,他们都需要太后来听政府的话。如果太后想掌权,她必须依靠外戚集团,这导致了外戚集团的巨大力量。当小皇帝长大并想接管政府时,他只能依靠他周围的太监来杀死他的外戚,这导致了太监集团的强大力量。东汉中后期一直在外戚集团和太监集团的血腥杀戮中进行。
当很多人谈到宦官的权力时,他们以“张常侍是我父亲,赵常侍是我母亲”这句话为例。这是汉灵帝说的。张常侍是张让,赵常侍是赵忠。为什么汉灵帝这么说?汉灵帝12岁时成为皇帝。张让和赵忠都太监一直陪着他长大,一直很亲近,有感情也很正常。宦官可能对国家不忠,但他们绝对忠于皇帝本人。当皇帝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士大夫集团必须维护国家利益,宦官集团只维护皇帝的利益。很容易理解皇帝宠坏了太监,不喜欢士大夫集团。
此外,作为一个集团,太监也有很多人才和好人。曹操的指示是曹腾是太监,但曹腾的声誉很好。他在宫殿里工作了30多年,没有明显的错误,可以推荐圣人。种尧弹劾他,但他称种尧为能官,因此受到了人们的赞扬。但宦官集团和士大夫集团作为利益集团,矛盾深远。当党囚之祸发生时,这种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已经发展成为你死我活的斗争。这就是为什么袁绍和许多其他官员主张他们必须根除所有的宦官。
十常侍专权内幕:宦官专权是皇帝对文官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