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中亚的九个沙漠绿洲国家,即“昭武九姓”国家,包括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国。他们在古丝绸之路上,世代善于做生意。唐中叶平定西突厥后,这九个国家向唐朝屈服,然后开始与中原汉族融合。其中几个国家成为了中国某些姓氏的起源。
“康国”是西域的康居国。据《梁书·康艳传》记载,汉代康居国派王子到中国示臣服。王子定居在河西(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后来定居在河西。康国是九姓国的宗主国,人好酒,善经商。“乞寒节”在唐代盛行,起源于康国。十年来,康国使者第一次入朝长安,献狮子、金桃、银桃、胡旋女等。后来,康国人不断进入中原,逐渐被汉化。他们以国为姓,于是康国人成了中国“康”姓的起源。
“史国”是康国的支部。住在史城,所以叫史国。随着康国人和中原的频繁交流,史国人也开始住在中原。据史料记载,史国人曾向唐朝献上豹子、舞者等。定居中原后,以“史”为姓,以示不忘其根,成为中国“史”姓的源泉。
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地区的“安国”,有史料记载,安国曾将名马献给唐朝(传说是汗血宝马)。安国人的传统之一是招募勇敢的男人,训练哲羯座。柘羯都是勇敢善战的战士,视死如归,战无前敌。最初的目的是抵押财产,确保商务旅行的安全,并收取佣金。唐代胡人安禄山本姓康氏,冒姓安氏,玄宗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招募了许多柘羯人助战。在唐高宗永徽年间,安国属于中原,后来是中国“安”的姓氏。
“曹国”分为东、西、中三曹。曹国人身材高大,擅长战斗。唐代,曹人大多是宫中琵琶大师。在白居易的《琵琶行》序言中,“琵琶女自言自语,向穆曹学习琵琶”的“曹”指的是曹国人。曹国人入住中原后,根据汉族习俗,将国名汉化为“曹”姓,代代相传。
“石国”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地区。位于昭武九姓第二,国王姓石,首都位于哲折市。唐高宗永徽时期,他自愿隶属于唐朝,并将西部地区的歌舞引入长安,这对唐代的歌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著名的西部少数民族艺术家石宝山是唐代石国的后裔。
开元时期,“米国”向唐朝献上狮子、碧、舞宴、胡旋女。南宋邓名世的《古今姓氏辨证》说:“米,西域的米国人,因为姓而进入中国。”由此可见,唐中叶以后,米国大量进入中原,逐渐汉化,成为中国“米”姓氏家族的祖先。
在“何国”首都的高楼上,北面画着中国古代皇帝、东突厥、婆罗门、西波斯和傅国王。何国王每天早上都去参观。自南朝梁朝以来,中原就有来自西部地区的“何”姓。唐中叶以后,何国人大量住在中原,成为中国“何”姓的民族来源。
据报道,西安、洛阳出土的许多昭武九姓墓志铭记载了曹、石、米、何、康、安诸姓为唐朝立下的军功和军政职务。由此可见,隋唐时期,中国与西域少数民族国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正是唐朝繁荣昌盛的国力,吸引了西部昭武九姓国人民留在中原,与汉人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康、史、安、曹、石、米等姓氏的起源。
揭露隋唐昭武九姓:西域的小国决定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