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年间,1903年。六月阴历的刑部有些冷清。光绪出生于六月,当月“例不行刑”,称为“万寿月”。六月初八,慈禧“破例”发表了一篇文章。因此,刑部大堂出现了异常场景――八个狱卒手里拿着一根特制的大木棍,轮流打一个囚犯的四肢和背部。四个小时后,犯人血肉横飞,白骨尽露,但他还没死。@ 狱卒用绳子勒死了他。
《大公报》曾报道这一悲惨景象:“骨已如粉,不出一声。到了打完,堂司以为死了。不料沈于阶下说:为什么还不死,快用绳绞我?他的名字叫沈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殉职记者,去世时只有31岁。这个用生命说实话的湖南人,生命的最后几年充满了悲剧:慈禧无法为朋友谭嗣同推翻报仇;揭露《中俄密约》造成的杀人灾难被密友背叛。
沈金年轻时思想激进,经常和谭嗣同、唐才等人商量国事。戊戌变法后,谭嗣同在血菜市口喋喋不休,沈金被迫流亡日本。1899年回国后,他冒险北上,计划在清政府统治中心开展活动。沈先到天津,被聘为报馆访事(即今日记者),兼任日本报纸通讯员。他很快就熟悉了八国联盟的士兵,因为他善于沟通,有政治眼光和新闻敏感性。当时,北京正处于八国联军的控制之下。听说沈鹏认识很多外国朋友,北京名人纷纷去巴结。表面上看,沈金和贵族终日把酒言欢,其实是为了打听消息。
1903年,沙俄背信弃义,不仅拒绝履行1902年《东三省条约》中分期撤军的协议,还要求清政府接受新的“七条”。慈禧丧权辱国,想与沙俄签订《中俄密约》。密约关系到中国的命运,沈金觉得自己有责任在签约前向世界展示。最后,他通过政务处大臣王文韶的儿子听到了密约草稿,并立即寄给了天津英文新闻报。提前在报纸上发表密约后,舆论一片哗然,中俄签约计划成了泡影。
就在清政府全力侦察密约泄露的原因时,沈金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打算联系李莲英,把慈禧置于死地。两位朋友,旗人清宽和前翰林吴士钊,得知他的想法后,深感不安,决定联合告诉慈禧沈金。第二天晚上,毫无防备的沈金被捕。审讯期间,他毫不讳言自己的言行,并大声揭露慈禧试图掩盖中俄密约的卖国行为。慈禧恼羞成怒,发布了一条命令:“立即立死杖下。“沈惨烈牺牲后,革命派报纸《中国日报》发表哀悼文件:“沈君之死,鬼神为之哭泣,志士为之喝血,各国公使为之震惊,中西报纸为之传播。这是你死后的一天,也是你活着的一年!”
沈金: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应公殉职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