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孝文帝于499年去世后,他的继承人的生活越来越腐朽,政治越来越黑暗,阶级矛盾尖锐,最终引发了六镇、河北、山东、关龙起义。六镇起义。六镇是沿长城一线的六个军镇,从西到东为沃野(今内蒙古五原东北)、怀朔(今固阳东北)、武川(今武川西土镇)、抚冥(今四子王镇东南)、柔玄(今兴和台基庙东北)、怀荒(今河北张北县境)。北魏是为了防御漠北民族,如柔然。镇将和镇兵都是鲜卑人。还有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居民,以及内地因犯罪而在北方分配的人。
这儿的生活条件本来就很苦,镇兵和镇民又遭到了镇将和各族豪酋的残酷剥削和奴役,生活更加痛苦。正光四年(523年),孝明帝柔然南侵,怀荒镇兵民缺粮,要求镇开仓发粮,以抵抗柔然。镇将拒绝开仓,兵民异常愤怒,然后聚众杀镇将举行起义。第二年春天,沃野镇的镇民和匈奴人破六韩拔陵聚众杀镇起义,其他各族的士兵和人民纷纷响应。有一段时间,北方处于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局面。
北魏朝廷多次派兵镇压,都失败了。525年春,北魏统治者勾结柔然主阿那那,共同镇压起义军。当时有20多万人以10万进攻破六韩拔陵,破六韩拔陵战斗不利,率众渡过黄河南移。不幸的是,北魏军被截击,起义军被打败,六韩拔陵被杀,起义失败。河北起义。破六韩拔陵失败后,他的20万兵民都成了北魏政府的俘虏,被政府分散到定(今河北定县)、河北冀(今河北冀县)、三州就餐,今河北河间县。当时,河北连年遭遇水旱灾害,人民四处逃亡,这些被俘的兵民前来,增加了这一地区的困难。因此,今年8月,柔玄镇兵杜洛周率领被俘兵民在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大古城)起义。北魏安州(今河北隆化)的2万多名军人对汉族人民做出了回应。
孝昌二年(526年)正月,北魏都督元谭于军都(今北京昌平西北)大败。四月,魏军在蓟城(今北京市)北部大败,杀都督李据。十一月攻破幽州(今北京市),捕获了北魏幽州刺史王延年及行台常景,声势磅礴。公元526年初,怀朔镇兵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起义,六镇余众和汉族农民也做出了回应。北魏政府派大都督长孙稚和河间王元琛率兵镇压,起义军在五鹿(今河南濮阳南)大败长孙稚军,声势日盛。八月,叛徒元洪业杀了鲜于修礼,部将葛荣又杀了元洪业,带领部众继续战斗。九月,葛荣在博野(今河北蠡县)大败北魏军,杀章武王元融。葛荣自称天子,国号齐。此时,杜洛周和葛荣两支起义军所向披靡,征服了许多州县,北魏将军、刺史、守令等被捕并被杀。在起义军的控制下,河北的广大地区。
武泰元年2月(528年),怀朔镇将出身的葛荣以个人野心杀害杜洛周,吞并杜部众,造成起义军内部严重不团结,削弱了起义军的战斗力。八月,葛荣率军围攻相州(今河北临漳西南),在洛阳失败被俘。在韩楼的带领下,他的余部占据了幽州(今北京市)。529年2月,韩楼战败被杀,河北起义至此失败。山东起义,在河北大起义期间,河北约有20多万汉族流民逃往青州(今山东益都)。他们过着无关紧要的生活,被当地官僚和地主欺负。孝庄帝建义元年6月(528年),邢高带领河北流民在北海(今山东潍坊西南)起义。山东的贫困农民纷纷响应,部众迅速发展到10多万人。邢高自称汉王。邢高是河间大地主(今河北献县),曾任北魏幽州北平府主簿。在河北,曾率部抗拒杜洛周、葛荣等部起义军,随后流民青州。起义后,他占领了光州(今山东掖县)等地。
第二年,为北魏上党王、将军元天穆所败,邢高投降,在洛阳被杀。起义失败。关陇起义。六镇起义不久,关陇地区也发生了各族人民大起义。这里的起义军主要有两支,一支由高平镇(今宁夏固原)智勒族酋长胡琛率领,另一支由秦州城兵、羌人莫折大提率领。胡琛响应破六韩拔陵起兵,自称高平王,遣军进攻陈(今甘肃宁县)、夏季(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北华三州(今陕西黄陵县西南)。他死后,部众由万如丑奴率领。丑奴是鲜卑人(也叫匈奴别部)。占领魏东秦州(今甘肃天水),复围岐州(今陕西凤翔),自称天子。此时,葛荣部起义军已为尔朱荣击败。从子尔朱天光率军到关陇的尔朱荣命。孝庄帝永安三年(530年),丑奴为天光击败被俘,在洛阳就义。
莫折大提起兵后,自称秦王。他派兵突破高平镇,杀镇将赫连略和行台高元荣,不久病死。其子莫折念生继续率众战斗。念生自称天子,国号秦。占领岐州时,杀北魏都督元志、岐州刺史裴芬等。527年正月,又攻下泾(今甘肃泾川北)、凉(今甘肃武威)等州,曾攻占潼关,威胁洛阳。今年9月,念生被叛徒杜灿杀害,杜灿被他的下属罗超杀害,并入万如丑奴的领导。继续战斗了三年,最后失败了。北魏末年,各族人民的大起义是对鲜卑、汉族、匈奴、高车、地、羌族士兵的剥削和压迫,人民反对北魏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阶级的斗争。在这次起义的打击下,北魏政权分崩离析,各族豪酋和汉族地主也受到沉重打击。在共同起义的过程中,各族人民加快了各族人民的融合。
北魏人民起义: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历史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