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事,往往变得勤俭而败于奢侈。“这是大诗人陆游的金玉良言。曾国藩曾说过“勤俭自持,能处乐,能节俭”,“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庭,学者、农民、工商、勤俭节约,没有不幸,骄傲、奢侈、倦怠也没有不败”。翻开厚重的中国历史,勤俭节约的案例数不胜数,其中辽国宰相张俭的案例非常感人。辽国宰相张俭,才华横溢,公元996年,考上状元,在当地当官,得到辽圣宗的重视,一路上升到相国的位置。
张俭不但有能力,为人正直,而且生活极其节俭,人们尊称他为“贤相”。当时辽国的冬天极其寒冷。当时不要说王公大臣是小官员,每个人都要准备三五件皮袍,质量和风格都很讲究。但是张俭只有一件皮袍,而且已经褪色了,连里子都破得补不上了。宰相总是穿得这么破旧,自然引起了大臣们的注意。一些正直的官员看到宰相这么节俭,自觉感到羞愧,渐渐地在穿着上有点克制。但也有一些官员奢靡成风,不但不知羞耻,反而在私下里悄悄地谈论张俭,说他不合时宜。
一天,辽圣宗和几位大臣聊天,话题逐渐转向宰相。一位大臣对圣宗说:“宰相做得太多了。穿了30年皮袍,都变老了,舍不得做新的,失去了宰相的尊严。“圣宗从大臣那里听说张健只有这样一件皮袍,他很惊讶,但他不相信。他想:首相是百官之首,每年的工资和银都花不完。他怎么能连一件皮袍都买不起呢?圣宗越想越觉得奇怪,就暗暗留下了一颗心。这一天,圣宗特别邀请张俭到宫里交谈。张健全神贯注地听圣宗的讲话,不时回答一两位皇帝提出的问题。他没有注意到站在他身后的太监用香火在他的皮袍后面偷偷烫了一个小洞。
转眼间,又一个严冬来了。这一天,圣宗与朝中文武大臣聚在殿上议事。突然,圣宗想起了宰相皮袍上偷偷烫过的小洞。他悄悄地走到张健身边,发现张健皮袍后面的小洞还在。圣宗大为感动,当众问道:“爱卿,你日夜为国家工作,为什么连一件皮袍都不肯做?张健回答说:“现在每个人都在追求享受,不知道如何节约。作为首相,我不仅要号召每个人节俭,还要树立榜样,以改变奢华的氛围。圣宗听了张健的话后,一再称赞他说:“我知道你一直很节俭,很乐意,但你的皮袍真的太破旧了,至少你应该换里子。这样,我的仓库里还有一些贡品。你不妨去那里为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
张俭开始坚决拒绝接受,但圣宗一再坚持,他不得不遵守圣意。张俭来到库中,东翻西寻,终于找到了一个满意的面料。当张健带着选定的面料回到大厅时,满朝的文武们都惊呆了——他选择了一块粗布,这种对自己几乎吝啬的做法令人惊讶,也感动了在场的人。《辽史》由元朝脱脱主持编修,对张俭的评价颇高:“张俭名符帝梦,便结主知。服装弊袍不易,志敦薄俗。为了两朝,世称贤相,不过也。其中提到了穿皮袍多年不肯换的事迹。
辽国宰相张俭:穿了30年的皮袍,感动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