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人口约4-5亿,是目前的三分之一。那么,清朝的房价是多少呢?最可靠的比较是比较普通人的年收入,看看他们能买多少年的套房。
七个例子
因为清朝人不研究房价,找不到系统的材料,只能找几个例子,不知道能否充分反映当时的情况:例一:乾隆十六年(1751年),天津丁玉凡在刘家胡同二街买了一块地,盖了一个四合院。这个四合院占地近一亩,建了10个房间,甚至花了180两银子买了一个地区。
例二:道光十八年(1838年) 200年),天津任秀坡花了200两银子,接管了丁玉凡在刘家胡同二街开发的四合院,建造了一个客房、一个门楼、三个书房和三个板房。总投资350两,最后卖了600两。
例三:乾隆十二年,北京内城西北角太平湖东(新街口),七间半852,相当于现在的12750元。
例四:乾隆十三年,北京内城新窗帘胡同(长安街南,新华门与和平门之间),四间瓦房702,相当于现在的10500元。
例五:康熙57年(1718),北京大兴县北城日南坊(坊名“日南”,相当于某某街道)有一栋楼出售。房子靠近街道,下面两个开店,上面两个住人,楼后有一个厢房,共5个房间,卖了210两个(见张传玺《中国历代合同汇编考释》)。
例6: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安徽省休宁县二十一都二图(“都”相当于乡镇,“图”相当于行政村)也有一栋楼出售,不临街,但宅基地较大,共有4栋房子,出售270两栋(同上)。
例七:咸丰七年(1857),浙江山阴县三十六都三图有人卖房,共三间平房,卖60两(同上)。
当时米价
为能与现代相比,按照大家常用的粮价来衡量。清朝米价波动较大。根据最和平繁荣的清乾隆年间,粮食价格约为15美元/升。据说一升米大于1斤,不到1.25斤,按最多1.25斤计算,现在超市的米价是1.8元/斤,而一升米的价格是2.25元/升。12银合1000文,1000/15×2.25=150元,清乾隆12银相当于现在150元。
12=1000文,新街口的房子(7间半)换算=8.5万文,新窗帘胡同的房子(4间)=7万文,分别相当于5667升和4667升。如果每栋房子按25平方米计算,新街口面积187.5平方米,新窗帘胡同面积100平方米,新街口房价30.23升/平方米,新窗帘胡同房价46.67升/平方米。据说一升米大于1斤,不到1.25斤,姑且按最多1.25斤计算。超市米价1.5元/斤,一升米价1.88元/升。目前新街口二手房单价为3万元/平方米。用升米来衡量,今天的房价是15958升米/平方米。今天的粮价比是清代的528倍!也就是说,今天要买同样的房子,必须用比当年多527倍的粮食来换。
比较房价和收入
《大清会典》卷21“文职官员工资”:“一品年银1802,二品1502,三品1302,四品1052,五品802,六品602,七品452,八品402,正品332,从九品开始。这是基本工资,称为“正薪”;而“京员(中央机关和京城地方官员)例支双薪”,即除基本工资外,还发放相同数额的津贴,称为“恩工”;此外,“每正工资银一两米一斛,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加倍支付”被称为“工资米”;三者相加,就是清朝公务员的工资。
七品知县工资452加45斛米,年收入约56银,相当于56银×150=8400元。(1斛相当100升)清五品郎中何刚德的《春明梦录》云:“余初到京,都是租车坐。几年后,我开始用24金买骡子,雇佣一个仆人每月需要六金;后来因为生意忙,买了一头骡子,每个月只花了十块钱。一头骡子242×150=3600元,仆人月薪62元×150=900元,略低于现行标准。从上面可以看出,清朝官员的收入很低。七品知县的工资不值得仆人。清朝官员腐败是不可避免的。所谓三年清知府和十万雪花银,与工资不成比例。实际收入高得吓人,相当于年收入500万元。
清朝的官员和仆人都买得起北京市区的四间瓦房(草民买的差不多)。现在100平米的房子需要多少钱?答案是:普通人一年的收入就足够买房了。(现在说一个人买套房多少年,也是拿普通人。不要以一个贫穷农民的收入来计算。在这种情况下,他1000年的收入买不起北京新街口的套房)。此外,清朝人基本上买了一排别墅,没有共享面积。
清朝历史上的房价:普通人一年可以买一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