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上海女人的瘦身,这又想起了张爱玲,她的那种瘦身,似乎从来没有完全发育过,就像一个女孩。美丽园,胡兰成第一次见到她,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觉得天地不对。张爱玲的母亲黄女士瘦得可怜。那天从欧洲船下来,姑姑忍不住说:“那么瘦,啊……”那腰,像早春的柳条,一折,就会断裂。见过张爱玲继母的人,第一印象也是瘦。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女儿孙用番是张爱玲的继母,妹妹是盛宣怀家的媳妇。姐妹俩拍了一张照片。颧骨一样,嘴唇一样,腰部一样,一巴掌就能卡住。
中学期间,张爱玲最自卑的是穿着继母的旧袍子。李鸿章家族的后代是怎么穿继母的旧衣服的?都有盈盈的细腰。在继母走过门前,她知道张爱玲也是一个骨感的女人,所以她收拾起旗袍,放了一个大盒子,嫁妆,带了过来。比张爱玲示好。张爱玲委屈。在梦里,穿着旧衣服,居然哭醒了。那天,站在阳台上看风景,风吹过,父亲一回头,正好看见张爱玲和继母的一面,说:“你真像。说完,心虚,尴尬地笑了笑。张爱玲偏过脸,也觉得像,觉得是对母亲的背叛,赶紧笑了笑,走开了。
盛宣怀家的几位小姐也很瘦,比如一支铅笔,里面有点尖,有点悲哀,一折,就碎在那边,再也拼不出来了。法国女人吃不胖,上海女人吃不胖。晚秋,在张爱玲公寓的L'Bookcafe上做名媛旗袍展。马文是沙龙女主持人。每次沙龙活动,她总是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让女士们穿旗袍。她是黛玉般的身材,像宝钗一样圆润,那里穿着一件薄薄的旗袍,曲线分明,是毕加索的炭笔风格。她的坚持,她身边的女人都去做旗袍了。她痴迷于长跑。在国外度假,也应该是一场运动会,每天跑得大汗淋漓。就这样,她一直像一个高中女生,里面有嫩嫩的抽芽和笔直的抽芽。
在那次旗袍展上,严仁美女士奉献了宋美龄的家居旗袍。严仁美是上海商会会长、通商银行第一任行长严猷舟的女儿。20世纪80年代,她去美国看望宋美龄。宋美龄给了她礼物,旗袍就是其中之一。送旧衣服,算是一种念想。这件旗袍,紫色,暗扣,清爽,没有任何装饰。宋美龄,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餐,一根芹菜,蘸盐水。一百岁,还有口红柳眉旗袍高跟鞋,它的身材可以为美国牛仔裤做广告。席家双胞胎姐妹,父亲席德柄是苏州席家的后代,曾任中央造币厂厂长。夫人黄玉珠,天生美丽身材,一件素色旗袍,一张饱满的六角脸,没有一点珠宝,却无敌于天下。
生了七个女儿,也是上帝睁开眼睛,每一个都精致而美妙。其中一对双胞胎姐妹,更是出水芙蓉,门前追求者无数。1941年,父母决定送双胞胎姐妹去美国留学。船没有靠岸,太平洋战争爆发,交通中断,上海的钱无法到达。姐妹俩去大使馆求助。大使馆看到姐妹俩英语流利,现在给了她们一份工作:教美国士兵中文。他们聪明、美丽、优雅,深受美国军人的喜爱。上海的母亲失去了与女儿的联系,认为她们已经死了。在恐惧担忧中,患有伤寒症,不治身亡。战争使席家美女成熟,她们成为坚强乐观的职业女性。
台湾作家白先勇的小说《堕仙记》,是以他们为基础的。席和明的旗袍,是她做少妇时的衣服,英国料子,极薄的羊毛,黑底,五颜六色的花朵,巨大,灿烂,全身开满。蜂腰的大小让在场的年轻女模特大吃一惊。20世纪50年代,中国爱上了苏联,上海女性流行列宁装。中性色,凸起的垫肩,窄袖,将手臂修饰得更加纤细,从胸部开始收腰,到“S“部分,果断地一刀下去,比如在那里挖一块,女性的曲线立刻出现。上海女性最有可能在沉默中表现出一点魅力,比如一条丝巾或一条蕾丝蕾丝。
老上海女性的风情和风格:黛玉的身材,宝钗的圆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