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暗杀是清末至民国的一大社会风光。革命党人也把政治暗杀作为反清暴力斗争的一种特殊方式。吴越遗留在《暗杀时代》中这样说:“排满之道有二,一是暗杀,一是革命。今天的时代,非革命的时代,真正暗杀的时代。革命党人的暗杀是一种英雄行为,其行为本身的意义似乎比目的更重要。如今,我们拂去了历史的尘土,近百年前的那一幕依然如此壮丽。
刺杀万福华先驱 不会用手枪
万福华是晚清革命党刺客的真正先驱。1904年,万福华在上海刺杀前广西巡抚王之春,揭开了晚清刺客潮流的序幕。当时帝俄占领东北,上海各界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队。然而,在这个时候,王之春提出了“割地联俄”的主张,并得到了朝廷的支持。因此,它成为革命党行刺的首选。
王之春在上海有一个亲密的朋友,他是淮军著名大师吴长庆的儿子吴宝初。革命党与他有着良好的联系,所以他以他的名义邀请王之春到当时英租界四路(今福州路)上海最繁华的金谷香餐厅参加宴会。王之春对熟悉的道路毫无疑问。
暗杀团的刺客主要是陈自新,带着张士钊新买的手枪,伪装成侍者,藏在餐厅楼上,用机器狙击;万福华带着几个人,借着张继之的旧手枪,埋伏在餐厅楼下,望风接应。
1904年11月19日7时许,王之春准时赴约,到了二楼,没见吴保初,犹豫不决,突然有一人近身附耳,用日语要笔谈。这个人就是陈自新,他画蛇添足,想接近王氏,逼他写证据,然后惩罚他。王大起疑心,于是回身疾走下楼。万福华和章士钊在楼下不听枪声,犹豫不决,突然看到王之春下楼,奔向马车。当时手枪被一个姓易的同志放在怀里,万福华跳了起来,从易同志的怀里拔出手枪,突然冲到王之春面前。他严厉地责备道:“卖国贼,我代表4万同胞枪决你。"与此同时,扳机反复扣动,却未能发出一弹。原来这把枪是刘师培从张继处借来的,撞针老坏了,万福华等人都没有提前试过,所以事到临头,竟然不知道手中枪的用法。
当时,有很多观众。巡警赶到后,他们立即逮捕了万福华。后来,万福华被判处10年监禁。中华民国成立后,他于1912年被释放。暗杀影响很大,这是革命党暗杀团组织第一次付诸实践。后来,由于对万福华的崇拜,吴越在保定加入了北方暗杀团。
吴越暗杀五大臣
1905年左右的晚清,清廷政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寻求改革的立宪之风也十分猖獗。这时,革命志士吴越认为,清廷的立宪只是蒙蔽了视听,发誓要“以身作则”来唤醒无知的人。在杨的介绍下,他加入了“北方暗杀团”,学习暗杀技巧,蔡元培介绍他加入光复会。1905年9月24日,清代辅国公载泽、兵部侍郎徐世昌、户部侍郎戴鸿慈、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成绍英五大臣以备案立宪的名义出国考察。吴越探听到消息准备动手。
同一天,吴越买了一套随行仆人的衣服,混入仆人中,进入车站上了第四列火车,因为送车站的人多,被隔在远处。当他试图从第四列车厢进入中间五大臣的包厢时,他被警卫拦住了。因为他的口音不是北方话,他引起了警卫的怀疑。他纠缠着房间,几个士兵上来了。看到这一点,吴越冲了进去,借火车开动时引爆了身上的炸药。但遗憾的是,除了炸死几名随从外,五大臣中只有载泽、绍英受轻伤,而吴越则当场殉道。
[img]827198[/img]
王精卫冒着生命刺杀了政王
1908年冬天,孙中山和联盟组织领导了八次起义,都以失败告终,大量人出现了对革命的恢复和怀疑。当时,25岁的王精卫是联盟的重要领导人。他担心地想出了一个办法:去北京刺杀清廷高级官员,让社会看到革命领导人不是一个贪婪的人,让怀疑的人重振他们的信心。
1910年,王精卫携陈璧君、于 培伦等人来到北京,以照相馆为掩护,暗杀溥仪的父亲,清朝摄政王载枫。载枫的醇王府在什刹海边,载枫每天进宫上朝都要经过一座银锭桥,这里的环境很安静,还有一条大阴沟可以容纳一个人。于是汪精卫决定提前把炸弹埋在桥下,汪精卫自己藏在阴沟里,等载枫过桥时用电线引爆炸弹,与载枫同归于尽。但行动当晚,王精卫等人在桥下埋炸弹时,却被无意中的人发现,并向政府报告。
第二天的报纸真的充满了有人想暗杀摄政王的大新闻。为了一举成功,暗杀团制作的大炸弹重达40磅。报纸说,如果爆炸,大部分北京都会被带走;此外,每份报纸还分析说,这一定是宫廷内部的斗争。说到庆亲王、肃亲王、载迅、载涛,官方和舆论都没想到会从革命党手中发生。
王精卫等人松了一口气,开始策划下一个行动:准备去东京买炸药,去南洋筹款,王精卫继续潜伏在北京寻找下一次暗杀的机会。
但事实上,当警察发现炸弹时,他们立即明白这是革命党所做的。报纸上是清政府故意发布的消息,是为了让行刺者安心不逃。他们仔细检查了炸弹,发现炸弹中的炸药是外国制造的,但几颗螺丝钉是新制造的。于是警探拿着螺丝钉顺藤摸瓜,到京城铁匠铺检查,找到了它的来源。到目前为止,汪精卫已经完全暴露在清廷的眼皮下,而他自己也不知不觉,直到突然被捕。
幸运的是,清廷计划表现出大量的宽宏大量,这起未遂谋杀案被宽大处理:王精卫被判处无期徒刑。“慷慨歌燕市,从容成为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辜负青少年。”王精卫在狱中的这首歌引亢高歌,其浩然正气令许多人钦佩和仰望。
民国成立后不久,王精卫光荣出狱。来自北京各行各业的1000多人前来迎接,大家都在争夺英雄的神采。
暗杀风潮汹涌,当政者丧胆
1907年,徐锡林在安庆暗杀安徽巡抚恩明也引起了轰动。徐曾受到恩明的赏识和厚遇,并被任命为安庆巡警学校校长。但徐认为,恩明的赏识是私人的,为了民族和国家而杀死恩明。1907年7月6日, 徐锡林趁恩明到巡警学校参加毕业典礼时,举枪将其杀死。后来,他率众起义,不幸被俘,徐锡林被剖心杀害。
最英雄的刺客是联盟会员温生才。他年轻时被卖到海外做中国工人,后来回到中国做冯子才的旗牌官。1911年春天,温生才用五响手枪刺杀了广州将军孚琦,但被警卫追捕。他就义时无所畏惧,高呼“代同胞复仇,各同胞一定要努力做人!还有“快死快生,再来攻贼”。1911年10月底,李沛基是最有效的刺客,用炸弹刺杀了另一位广州将军凤山。他用绳子把三枚炸弹挂起来,等凤山轿子经过街上,把炸弹从屋檐上滚下来。凤山当场被炸死,但李沛基趁乱逃到香港。
另一个没有杀成人的刺客是后来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蔡校长认为,当他年轻的时候,他相信刺杀和拯救国家,自学化学,每天分配毒药和炸药。他还教了许多喜欢化学的女学生。他认为女性更容易用毒药刺杀。后来,中华民国成立后,蔡校长逐渐明白,一个大国的强大不是由激情驱动的死者驱动的,而是真正的人才。他真的从化学界转向了思想和教育界。
暗杀作为革命党的手段之一,几乎是疯狂的,这也让清廷的政治家感到害怕。后来,两次被暗杀的水大师提督李准在武昌首义后主动并率先向革命党投降,这不禁承认了暗杀的威慑作用。
揭示了清末民初革命党人的刺杀趋势:许多政要被刺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