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年,也就是乾隆58年夏天,英国派出的第一个访华使团抵达中国。
英国人对这个神秘的国家很好奇。他们相信中国就像马可·波罗游记中写的那样,到处都是黄金,每个人都穿着丝绸。
然而,他们一登上中国的土地,就立刻发现了令人震惊的贫困。清朝雇佣了许多人来到英使团的船上,为英国人端茶倒水,扫地做饭。英国人注意到这些人“都这么瘦”。“在普通中国人中,很难找到像英国公民这样的啤酒肚或英国农民喜气洋洋的脸。”这些普通中国人“每次收到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感激。他们总是贪婪地争夺我们用过的茶,然后煮水喝。
使团成员约翰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无论是在舟山还是在追溯白河到京城的三天里,我们都没有看到任何证明人们有足够的食物和衣服,农村地区富裕和繁荣。。。除了村子周围,很少有树和丑陋的形状。房子通常是泥墙平房,茅草屋顶。偶尔会有一座独立的小建筑,但没有一座像绅士一样的房子,或者一座舒适的农舍。。。房子和河流都无法与雷德里夫和瓦平(英国泰晤士河附近的两个城镇)相比。事实上,触目所及的无非是贫穷落后的景象。”
毫无疑问,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一些评论家甚至删除了“一”这个词。
[img]826962[/img]
事实上,在乾隆统治下,中国的纵向比率是中国几千年来人口最多、国力最强的时期。横向比率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为什么我们五千年文化的繁荣在英国人眼中如此黯淡?
原因是乾隆时期中欧生活水平差距太大。
在14世纪,欧洲人并不比中国人富有多少。他们的食物中肉的比例并不高,一大块面包和一碗汤已经满足了辛苦工作了一天的英国农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8世纪工业革命初期,汉普郡农场的一名普通雇员每天吃三顿饭:早餐是牛奶、面包和前一天剩下的咸猪肉;午餐是面包、奶酪、少量啤酒、腌猪肉、土豆、卷心菜或萝卜;晚餐是面包和奶酪。星期天,你可以吃新鲜猪肉。工业革命后,英国人的生活蒸蒸日上。1808年,英国普通农民家庭的消费清单上加入了2.3加仑脱脂牛奶、1磅奶酪、17品脱脂啤酒、黄油和糖,还有1英茶。
乾隆年间中国人吃什么?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主要食物一直是粗粮和蔬菜,肉、鸡蛋和牛奶都很差。通常,在春荒之际,他们不得不采摘野菜生活。乾隆时期,人们吃糠咽菜的记载比比皆是。根据18世纪的中国和世界据《农民卷》介绍,普通英国农民一年消费后,可剩下11磅,约33~42银。而一个中等中国农民一年的总收入只有32两,而年支出是352,也就是说,辛苦一年,还要负债32,才能活下去。一旦遇到饥荒,普通人会立即破产,卖儿卖女是很常见的。
让英国人震惊的[乾隆盛世]:人们疯狂抢残羹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