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很多明史,包括《明朝的那些事》,发现说到明朝的灭亡,都大义凛然地说,罪在于政治黑暗和制度腐败。这个结论,你要琢磨,属于“帝国行政史”,其实大而不当,不太靠谱。明朝灭亡,清军只是外因,根本原因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股农民军。农军从哪里来?陕北延安。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是陕北人,骨干以陕北饥民为主。陕北为什么会发生饥荒?地主兼并土地,民不聊生不对。陕北土地贫瘠,以小农为主,地主不多。他们没有比普通农民多几亩地。如果发生旱灾,他们也会束手无策。事实上,饥荒的原因很简单:明末人口接近2亿,粮食增长空间耗尽,负荷困难,各方面都有崩溃的迹象。
与此同时,西北(尤其是陕北)的军人和预备役军人众多,是明军的兵库。全世界的士兵都必须得到安慰,即使是现在在美国,招聘公务员也优先照顾退伍军人。然而,西北明军活得很惨。崇祯时,都督卢象升巡视边防后,向朝廷汇报了西北军人的悲惨情况:“今天,工资越高,饥寒迫体。他向他借钱,勉强制造弓箭枪刀,但他仍然卖掉了。多兵布置武场,金风如箭,气馁而病,僵硬而仆人纷纷见告。每一点一兵,都有单衣者,有无花公子,有少数鞋袜者,臣见之不觉泪流满面。事实上,明亡前二三十年,军队欠薪哗变并不少见。
明朝官员没有头脑,故意冒犯士兵吗?不。农军起义之初,总督杨鹤计划招抚、出粮救济。农军一听政府有粮食补贴,就停下来,招抚受降,不闹事。但是陕北有多少人,有多少张嘴,政府救济过来了?本来救济是杯水车薪,然后就被扣了,“救的不如十一”。最后,陕北义军卷土重来,席卷南北,天下乱七八糟,失控。
如果农军是普通农民,政府可能会用专业士兵来打败他们,但农军的骨干也是专业士兵,明军就不会赢。原因很简单:作为一名专业士兵,一方面是有食物的官方士兵,另一方面是即将饿死的叛军,你说谁有很强的士气?此外,官方军队也有食物短缺,许多官方军队和农民军队战斗,非常饿,但也叛逆。
这种现象在人类历史上被称为“马尔萨斯问题”。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必须高于粮食供应,最终导致人类危机。此外,他认为这个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即使粮食暂时增加,人口也会增加,但粮食不能永远增加,土地和产量必须有限。那怎么办?一种方法是节育,马尔萨斯同意这种方法,但在明朝避孕药和避孕套之前,节育只能作为社会奇谈。另一种方法,马尔萨斯也说过,但不赞成,那就是打仗,互相杀人,杀人@ 人几乎死了,残疾人可以继续生活。不幸的是,大明帝国只剩下这条路了。
明朝复亡的真相:近2亿人口的粮食增长空间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