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江南,借钱局遍地都是,大部分都是由官员富商发起设立的,专门为穷人提供经济短期救助。具体来说,就是提供无息贷款。
深秋的半夜,万籁俱寂。浙江省乐清县大柳村的年轻匡超人正在夜间看书,突然听到门外的声音。几十个人喊道,几百个人一起喊道,窗纸变红了。他喊道:“不好!忙着开门去看,原来是本村失火。一家人一起跑出来说:“不好,快搬!“火头已经很高了,火团子一个个滚进了天井。当村民们逃到稻场时,整个村庄的房子都被烧成了空地。
——这是江南民居怕火的典型例子。
然而,们并不关心江南民居如何防火,而是想借上述例子,谈谈清朝贷款买房。
而且说匡家被烧了房子,没地方住,只好让人在村南大路口租房子搬进去。之后,我去匡超人考中秀才,出去远行,结婚生子,参加工作。直到他的故事结束,匡家都住在那个小房子里,没有像其他村民一样重建家园,也没有在大城市买房买房。原因很简单:他们家没钱,盖不起房,买不起房。
[img]826935[/img]
今天,匡家只要拿到30%或40%的首付,就可以在全国任何城市买房,然后搬到新房子里。如果大城市的房价太高,你也可以退缩@ 在郊区或小城市买房。不幸的是,《儒林外史》讲述了明朝的故事,描述了清朝的生活。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都没有银行经营住房贷款。
如果银行不从事抵押贷款,并不意味着没有贷款买房的希望。事实上,匡家还有另一种方式可走。例如,借高利贷或无息贷款。
假设匡家想在中小城市买房,三个进五个小院子,要价62,全家砸锅卖铁,凑22,剩下的从印局借。印局放高利贷,从长期到短期,从半年到一天不等,利息从8%到100%不等。只要匡家愿意承担100%的高息,他们就可以立即借到42颗银子,并支付剩余的房款。
然而,这样的贷款毕竟太痛苦了。更不用说高利率了,时间还很短。在此期间,匡超人可能需要不断地杀猪和磨豆腐。他的哥哥匡大一直在卖糖人。即使是躺在床上的匡爸爸也应该充分发挥余热。只有每天把鸡蛋放在屁股下,试着孵出一窝鸡来卖,贷款才能还清。在这种情况下,儒林外史可能不得不改名为“房奴外史”。
让我们改变另一种方式,让匡的家人去找借钱局。在清末的江南,借钱局无处不在,主要由官员和富商发起,为穷人提供短期的经济援助。具体来说,它是提供无息贷款。根据程序,匡家应向乐清当地借钱局申请,然后借钱局派人调查,证明他们确实是穷人,然后向他们借钱。
问题是借钱局最多只能借5000文。清朝的钱又便宜又贵。一度只有1700文兑换一两银子,匡家还有42银子的缺口,这根本不够无息贷款。为了交足房款,相信匡超人会做出很多假证明,同时向几十家借钱局申请。就像今天申请无担保小额贷款的农民伪造一堆身份证一样。
清朝房地产贷款:贷款局提供短期无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