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忽视国际法的希特勒并没有吞并瑞士。有史学家认为,瑞士一方面对军事保持高度警惕,另一方面,瑞士向希特勒做出了巨大的妥协。
蒙古最近提出了成为“永久中立国”的想法。据报道,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等人正在协调外交水平,促进国内相关立法工作。瑞士一直是全球永久中立国的典型代表。回顾历史,瑞士花了300年才最终获得永久中立国身份。
1291年8月1日,施维茨、下瓦尔登和乌里签署了联邦宪章,旧瑞士联邦宣布成立。1353年,瑞士联邦扩张到8个州,这引起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警惕。1386年,哈布斯堡王朝与瑞士联邦爆发战争。奥地利大公利奥普奥德和大量贵族战死战场。两年后,哈布斯堡王朝卷土重来,聚集重兵对阵瑞士。瑞士兵力只有对方的1/6,但最终赢得了全胜。
1499年,在斯瓦比亚战役中,瑞士击败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其独立身份得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认可。瑞士军队不仅勇敢地战斗,而且拒绝了囚犯,投降者在战场上被处死。这种做法让许多人更加害怕。许多国家喜欢利用瑞士雇佣兵为自己战斗,因为瑞士人勇敢善良。
[img]826535[/img]
16世纪上半叶,瑞士将扩张的矛头指向意大利北部,与法国发生冲突。在最初的对抗中,瑞士军队连续输给了法国。但在1515年的马里格拉诺战役中,瑞士盟军被法国和威尼斯联军击败。此后,瑞士放弃了领土扩张政策,宣布中立。
瑞士从“铁血扩张”到“中立和柔软”的动机令人好奇。历史学家对此有几种观点:20世纪20年代,瑞士宗教改革引发内乱,宗教内战持续了十多年,无法向外扩张;瑞士军队早期在欧洲独立的武器是长枪,但在马里格拉诺战役中,法国的猛烈炮火让瑞士人意识到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从1618年到1648年,“三十年战争”在欧洲爆发。这场战争席卷了整个欧洲,但瑞士没有被战争摧毁。当时,瑞士的政策是中立军队,拒绝加入任何一方。由于各国都依赖瑞士雇佣兵,不愿冒犯瑞士,瑞士成为“三十年战争”中相对“和平繁荣的绿洲”。瑞士在战后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首次正式获得中立国的地位。但《威斯特伐利亚与约》只让瑞士“太平”了不到200年。1792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拿破仑帝国入侵瑞士,支持傀儡政权。拿破仑帝国倒台后,法国人才撤出瑞士。
1815年,在拿破仑战争中获胜的国家在维也纳举行了一次会议,维也纳会议宣言最终宣布瑞士是欧洲的永久中立国。1860年加埃塔保卫战后,瑞士雇佣兵完全告别了战场。这个以武开国的联邦国家开始倡导和平中立。
此后,比利时和卢森堡也寻求“永久中立国”的地位,并根据1831年的伦敦协约和1867年的伦敦协约成为永久中立国。但比、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军入侵,他们的永久中立国地位被破坏,1919年《凡尔赛和约》被废除。但瑞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了“永久中立国”的地位。国际红十字会位于日内瓦,在人道主义救援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各国对瑞士影响力的认可。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华盛顿系统再次确认了瑞士永久中立国的地位,国际联盟总部也位于瑞士。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忽视国际法的希特勒并没有吞并瑞士。有史学家认为,瑞士一方面对军事保持高度警惕,另一方面,瑞士向希特勒做出了巨大的妥协。
蒙古想成为永久中立国吗?瑞士花了300年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