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揭示大明帝国太监学校的秘密: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师是翰林学士

在封建皇权社会,太监一直是一个不可分割但需要防范的特殊群体。没有宫殿里的工作,太监往往可以通过日常事务进入政治生活领域,产生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宫殿里的工作不仅仅是砍柴、挑水等体力劳动,更是掌管经典、文件等技术劳动。如果你不识字,你就不能仅仅识字而不理解意思。朝廷还不得不适应形势,在宫殿里开设了一所太监学校。学校开得怎么样,你读什么书?听老刘的分解。

学习情况:师资力量雄厚 读四书五经 《三国演义》最受欢迎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对太监的防守最为严厉。洪武17年,也就是公元1384年,老朱在皇宫里树立了一个品牌,声明:“内臣不得干预政治事务,预者将被斩首。朱元璋一死,这个品牌的实际功效也就过期了,顾炎武也说:“永乐之后,这个命令就不行了。“朱迪的儿子明成祖朱迪开始使用太监来管理一些与文字和文化有关的事务,如书籍、文章、典章等。不管这些事情,他都不会读书,也不会只是读书而不懂意思。也就是说,使用文职太监势在必行。

[img]826333[/img]

例如,皇帝要求太监拿一本书。太监必须知道书名。如果要求更高,太监应该检查书中第几页的第一行。太监必须理解这些书的意思。提高太监文化素养的问题被放在桌面上。因此,明成祖考虑对太监进行文化培训,并开始定期选拔一些文化教官进入内廷对太监进行文化培训。

翰林学士是教师

明宣宗朱瞻基开始设立太监学校,具体名称为“内书堂”。具体成立日期为宣德元年(即1426年)7月。

据清代笔记《蕉轩随录》第十二卷记载,学生来自宫中的太监,入学年龄在10岁左右,学生人数约为200或300人。后来,招生扩大了。据学校一位名叫徐显卿的教授说,他手里有800或900名学生。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太监学校是明朝最著名的学校之一。所有的老师都是翰林学士学位。第一位老师是大学生陈山,另外四位翰林学士是助教。陈教授不是一个简单的老师。朱元璋时期的金石参加了永乐仪式的编辑和修复。他曾担任皇太孙的全职教师。有一年,他骑马摔跤,脚受了一点伤。明仁宗也亲自给他敷药。

很多名师不一一列举,还有一个,那就是明朝奸臣严嵩,严老师性格不好,学识顶尖。

用什么教材?明朝太监学校的第一手资料,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有记载:《百姓》、《千字文》、《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是初级的,更高级的有《贞观政要》、《文献通考》等,适合不同年级、不同资格的学生学习,教材统称为“内令”。然而,通俗是王道。在众多教材中,罗贯中老师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最受欢迎,具体原因无需解释。

教学情况:

尊师重教也从事体罚 学生不好混

当然,学生们在入学时向圣人的肖像鞠躬,这就是尊重圣人;接下来是尊重老师,孔子接受学生,是培根干,太监学校的学生见面礼物如下:蜡、手帕、龙夹克香,学费必须由明朝相关机构支付。

这只是一份小礼物,排场也不小。据张位教授、于慎行教授等教职人员介绍,学校会在任教前一天给老师发请柬。

上学当天,40名学生代表在承天门等候。接到老师后,他们去端门设餐。学生干部和学校主管会恭恭敬敬地发一些红纸帖子,总共九封,上面写着“某某第一次拜”。

所谓学生干部,就是选出来的高年级学生,所谓学校主管,就是这个监督。一路上,学生们分批等待。“有前导,有后续,有从旁边邀请到詹事朝房少睡。”

想必老师在前呼后拥中,应该很有成就感。

严嵩先生于1517年11月21日去任教。他回忆说,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向他敬礼四次。严老师站着受礼,不用回礼。

然而,太监学校对老师很有礼貌,对学生也不那么好。有许多野蛮的体罚制度。据《蕉轩随录》记载,一旦学生背书不及格,或者书写真的很难看,或者书籍被污染,还有其他犯规者,翰林的老师当然不方便亲自处罚,所以他们被交给监督修理。

[img]826334[/img]

如何修复?还有记载,根据情节和性质的严重程度,处罚措施如下:

最轻的是学长用铁尺打手;稍微重一点的在孔子的画像前跪下;再重一点,技术操作就更难了。站在圣人画像前,直立,上半身向下贴着腿,双手拉着两个脚板。腿不能弯曲,大概相当于体育课站立压腿。但是我们的体育课是动态压腿,上半身可以动,而在内书堂,体罚的学生一定要保持这个姿势一动不动。

你想坚持多久?高年级学生应该有礼貌。如果他们与你关系更好,他们将被罚款一半。如果他们更严格,他们将被罚款一段时间。把自己放在一个位置,想想看。你的头已经下降了很长时间,而且总是拉着韧带。多么不舒服就多么不舒服。

它的副作用是体罚半柱或一根香,被罚者经常“头晕,甚至呕吐和生病。”《蕉轩随录》的作者方俊师也谴责了这种不人道的行为:“这是最酷和不合理的方法。”

每个假期,也会有一天的假期,也会做一些文学活动,比如写诗,只不过是儿童版的诗歌,比如“云轻风轻”。但这种娱乐活动也是有风险的,也就是说,当每个人都排队离开时,如果有人不小心站错了队伍,学生们就会聚在一起攻击,既动嘴又动手,又骂又打。

学生也会

分配到各衙门工作

如何安排学生的工作?当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在内部消化的,但他们也会为其他单位提供学生。例如,如果主要衙门缺乏写作,他们会向内书堂报告,朝廷会下令为主要衙门安排写作人员。

据说这些文化太监很受欢迎。他们在学校学生的时候就被聘为文件。有时,当学生被各种衙门抢走时,学校里没有人上课。我们必须从其他部门挪用太监来补充学生。

清朝情况:

乾隆打压了这一点

明朝是大家都熟悉的历史,最著名的是魏忠贤。然而,这似乎与太监的阅读无关。魏忠贤只是一个不读书的太监。

直到清朝乾隆年间,紫禁城万善殿还设有太监学校,由一名汉族教师向年轻的太监传授文化知识。

乾隆皇帝对此非常不满。乾隆三十四年冬天,也就是1769年,乾隆向内阁致辞,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太监是用来叫的。即使读一点书,也只是知道几个字。为什么要惊动朝廷选拔的学士来教他们,让他们了解文理?前明时期太监专政的教训还不够惨重吗?对于这个弊端,“我每深都痛斥”,吸取过去的教训,严格防止太监干政。为了安全,即使太监不识字,有什么障碍?

以后老师不用请重量级的,就在内务府选一个办理文件文件的官员——读过中文书的笔帖,给太监讲简单的文化课。

乾隆说,以后高素质的汉人文化教师就不用请了,而且是“永远停止”。

高级太监学校到此结束了吗?没有研究过,也不能断定,但乾隆对太监的防备可见一斑。


揭示大明帝国太监学校的秘密: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师是翰林学士揭示大明帝国太监学校的秘密: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师是翰林学士

,,

  • 从暴发户到阶下囚的明朝将军石亨:石亨是怎么死的?
  • 渭南人石亨(-1460年)。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 早年抗击瓦拉,颇有战功。后来景泰八年(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拥...

  • 从叛军到明朝最后的忠臣:可歌可泣的一生
  • 崇祯皇帝的自杀标志着以崇祯为首的明朝统治的结束,但大明还没有完全死亡。当时,江南地区仍在朝廷委派的官员手中。他们仍...

  • 李康妃殴打妃子,虐待王子做坏事,但她活了80多岁
  • 明光宗朱常洛宠妃李康妃,明溪宗朱由校养母。她生了很多次孩子,最后只有一个女儿(乐安公主)活了下来,其他孩子都死了。 李从...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明英宗朱祁镇的老婆为何瞎了眼睛废了一双腿?
  • 如果说明英宗在政治上面是个无能的昏君的话,那么在生活中的话,明英宗一定是个好男人的典范。钱皇后算起来也是明英宗的原配...

  • 什么是春凳?主要做什么?
  • 一代伟人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读《红楼梦》,你就不会了解封建社会。《红楼梦》不仅应该被视为小说,也应该被视为历史。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