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0年(乾隆五年)10月9日,荷兰人命令搜查所有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的中国居民的住所。这最终演变成一场为期三天的大屠杀——1万多名中国人在自己家中被屠杀,之前被捕的人也在监狱和医院中被处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红溪悲剧”。
华商在东南亚的活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在西方殖民力到达东南亚之前,华商在东南亚的地位一直很高。宋史记载:“中国贾人至,待酒店,饮食丰收。"""凡见唐人至其国,极有爱敬,有醉人则扶回家宿宿,以礼待之若旧。在真腊,“土人最朴素,见唐人颇为敬畏,呼之为佛,见则伏地顶礼。“(《真腊风土记》)在暹罗,“中国人对中国人很有礼貌,比他夷好...如果有妻子和中国人在一起,他们会买酒吃饭,一起吃饭睡觉。他们的丈夫并不奇怪,但他们说我的妻子很漂亮,很受中国人的欢迎。由于知识和技能较高,中国人不仅成为当地官员,而且享有部分法律豁免权。在真腊,法律规定当地人杀死唐人,“唐人杀死番茄人,罚款也很重。如无金,以卖身自赎。“在文郎和加里曼丹,男女通奸罪被处决,但中国人和当地妇女的私通可以免除,但他们需要“削减他们的头发,以他们的妻子为基础,不听他们的话”。
殖民者来到东南亚后,中国人的地位开始下降。但荷兰殖民者开发巴达维亚,大多依靠中国承包工程,当局对中国的制砖工艺也非常满意。为使巴达维亚“建成东印度最大的城市”,当局千方百计招募华人。1682年,中国人达到3101人,1684年,清政府开放海禁,中国人源源不断地来到巴城。当局开始限制人口入境,并规定华侨必须办理申请和批准手续才能进入,但收效甚微。中国雇主继续通过贿赂官员引入中国苦力。
[img]826594[/img]
1719年,巴达维亚的华侨人口从800多人增加到4068人,郊区的华侨人口增加到7550人。1720年,由于欧洲蔗糖市场的逐渐饱和,爪哇的甘蔗农场面临着更便宜的巴西蔗糖的激烈竞争,许多农民破产,一些绝望的失业者成为暴民。当局准备强行将他们转移到锡兰(斯里兰卡)。
1727年6月10日,当局规定,在过去十年至十二年内居住在巴城的中国人,未申请政府颁发的居留许可证的,将被驱逐出境。据巴城华侨写的《开吧历代史记》记载,1740年,盗贼四起,警方逮捕的罪犯大多是穿黑衣黑裤的唐人。经过讨论,当局下达了命令,任何看见穿黑衣黑裤的人,都要抓住。因此,不仅无业游民被捕,而且许多住在城市里的富裕华侨也遭受了痛苦。华侨与荷兰殖民者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听说被遣送锡兰的苦力上船后会被送进海里,于是苦力拒绝登船,叛乱爆发。甘达里亚糖厂附近的苦力人数超过5000人,以黄班为首领,准备自卫自救。然而,华侨中一位名叫林楚的叛徒向殖民当局起诉了秘密。殖民者以华侨准备进攻巴城为由发动了大规模屠杀。
由于武器太差,黄班部队7天不下攻城,撤退。殖民者以搜查军火的名义,命令城市华侨交出一切武器,荷兰军队挨家挨户搜查华侨,无论男女老少,抓杀,城市华侨居民被屠杀超过1万人。只有150人侥幸逃脱。当时震惊爪哇、中欧巴城大屠杀的华侨房屋6700栋,财产损失无法估计。因为巴达维亚城西有一条叫红溪的河,是事故发生地点之一,所以被称为“红溪悲剧”。
悲剧发生后,荷兰总督华尔庚尼尔在监狱中被捕并死亡。据荷兰史料记载,荷兰国会对此事进行了辩论,担心乾隆政府在繁荣时期的军事报复和经济关系的中断。
福建总督策楞、提督王郡将此事上演朝廷。经过反复讨论,总结如下观点:被杀的华侨是“自弃王化”、“土生土生土生,实与番民无异”、是“当地的汉种,自外圣化”,所以华侨被屠杀,“事属可伤,其实罪由自作”,“圣朝”不需要指责,只是禁止了彼此之间的贸易。巴达维亚陷入萧条。
值得注意的是,1603年,西班牙殖民者屠杀了2万多名菲律宾华侨华人。明朝统治者虽然没有兴师问罪,但严厉谴责了前来的西班牙使者。
清朝红溪悲剧:荷兰殖民者屠杀东南亚华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