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美石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欣赏和玩耍的重要对象。石之美的抽象与空灵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精神相契合,许多文人大夫都爱石成癖。石头的审美以“瘦、透、漏、皱、丑”为主要标准,即石头的美在于其苗条的姿态和纹理。石头上应覆盖大孔和小孔,上下贯穿,四面精致。此外,石头表面应有凹凸褶皱,尤其是石头的美在丑陋中。如果它丑到极点,它就会美到极点。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曾在《艺概》中指出“怪石之丑为美,丑到极就是美到极”。
在中国的欣赏石中,太湖石是最好的产品之一。太湖石,又称洞石,因产于太湖而得名。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之一。太湖石形状各异,姿态千姿百态,通灵透明,最能体现“瘦、透、漏、皱、丑”的美。太湖石多为白石,少有青黑石和黄石,尤其是黄色,观赏价值高。
据北宋陶谷《清异录》记载,唐代赏太湖石开始盛行。在唐代,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茹是一个热爱收藏太湖石的人。他在政府第归仁里和南郭的别墅里收藏了丰富的太湖石。白居易说他“休息时与石头交往”,甚至到了“待之如宾,亲之如贤,重之如宝石,爱之如儿孙”的地步,可见他对石头的深爱。白居易曾写过《太湖石记》,专门描述太湖石。南宋杜婉作的《云林石谱》也专门记载了太湖石。
宋徽宗对太湖石的热爱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把世界著名的美石奇石编成“花石纲”,运到北宋都城开封供他欣赏,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时,运送太湖石的船只日夜不停。为了使更大的石头顺利通过,桥梁或城郭经常被拆除。可以说,“花石纲”的运输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因素。
[img]826220[/img]
当时皇帝、官僚医生、文人雅士都喜欢奇石,太湖石是石中最好的,甚至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他们也喜欢用太湖石贿赂送礼。
为什么北宋运送花木叫“花石纲”?
“花石纲”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为什么当时运送花木的方法叫“花石纲”?这与宋代的运输管理模式有关。
大纲是运输货物的组织和准备。北宋时期,全国各地的货物运输到首都开封,应分成一组,通常由类似的材料组成,一组称为一个大纲。这种批量运输货物的方法被称为“大纲运输”。例如,当时的牛被称为牛大纲,马被称为马大纲,粮食被称为粮食大纲。政府以大纲为计量单位,制定了各种关于大纲运输的法律法规,包括对护送大纲人员的奖惩。
由于纲运材料复杂,装载形式多样,米盐茶等散装物品需要包装、装袋、装箱等。有些物品不需要单独包装,如马、牛、羊等。这些物品按不同的计量标准分纲运送。由于时代的不同,分纲标准发生了变化。但一般米以一万石为一纲,铜币以二万贯为一纲,盐以十五万至二十五万斤为一纲,马则以三十或五十匹为一纲。宋初,为了保证各类纲运物资的装发数量和质量,在收发时,需要在当地官员的互动点加上封印,交付管押官员到京。同时,还需要向三司等中央有关主管机关申报质量状况。
通过纲运进行运输时,还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从起点到京城有千里的水路纲运输,需要80天一运,一年三到四次。没有理由不能随意停留在运输过程中,一个地方最多只能停留五天。经过的地方有各种管理机构审查物资是否缺失、纲船是否丢失等问题。北宋很少使用海道纲运,所以没有固定的起运日期。南宋以后,海运已经定制,所以设定了程限。如果福建造船公司发纲运,需要在两个月内运到临安。陆路纲运输到沿路交付铺路。如果有官方物品到达商店,管押人必须亲自登录商店的时间、管押官员的姓名、被拘留的官方物品是什么、士兵和车辆的数量以及应该送到的地方。
纲运是宋代运输物资的主要方式,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相当科学的。
解密宋代花石纲:宋代行贿为何使用太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