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月传中,米月诱义渠王,最后杀在甘泉宫。你知道甘泉宫在哪里,现状如何?12月7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甘泉宫考古调查结果。
甘泉宫:秦直道起点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北部的甘泉宫遗址。《史记·蒙田列传》云“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达甘泉,是使蒙田通道,从九原到甘泉,切山谷,千里”。因此,一般认为甘泉宫遗址区(秦有林光宫)是秦直道的起点。《汉书·郊祭志》载汉武帝“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鬼神,而置祭具祭天神。西汉皇帝来甘泉宫时说:“高祖时五来,文帝二十六来,武帝七十五来,宣帝二十五来,初元以来也二十来。可见甘泉宫在西汉时期的繁荣与重要,非一般离宫别馆的性质。
经调查,甘泉宫遗址保存了许多大型夯土基础、西城墙、西城门址、西汉石熊等。多年来,在遗址本体及周围发现了许多石柱基础和石散水(临时名称)、空心砖、瓦当(文字瓦有甘林、卫、长生未央、长生无极、樱桃转舍等。其他遗物包括饕餮纹半瓦当、素面半瓦当、葵纹、云纹瓦等。)以及圆形、五角形陶瓷排水管、外粗细绳纹、内大小麻纹筒瓦、板瓦、五泰铢铜币等。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6年公布。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6年公布。
[img]825893.jpg' />
汉武帝“通天台”是什么样子的?
2015年,考古学家完成了甘泉宫遗址8平方公里范围的无人驾驶飞机拍摄和2平方公里1:目前,普探面积40万平方米,重点勘探面积10万平方米。发现分布在1号码和2号码头(通天台)周围的5个大型建筑遗址和多个遗迹,包括150个夯土基地、177个柱基石、6个石基地、4个踩踏面、3个鹅卵石散水等。
通过重点勘探,第一次明确了二号墩为高约15米的三层夯土台基结构。平面底部长方形,南北长74米,东西残宽57米,高约2米~4米;中部近似方形,南北长40米,东西残宽36米,高约4米~6米;顶部近似方形,南北长21米,东西残宽20米,高约4米~5米。顶部台基中心最长11.5、近似圆形红烧硬结块最短10米,深度约2.5-3米,下部难以勘探。在三层台基上共发现柱基石18处,在东北两侧发现曲尺形石基地。红烧土的顶部和周围都很深,推测二号墩台在大火中被摧毁。据《汉书武帝记》记载,武帝元封二年“起甘泉宫通天台”,根据位置和形状推测,一、二号墩台为通天台遗址。汉武帝时祭太乙,上通天台,招仙人,汉武故事,筑通天台于甘泉,去地百多丈,望云雨在其下,望长安。
陕西宣布甘泉宫考古成果:芈月在这里诱杀义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