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时代堪称明朝的“大有为”时代:征蒙古、通西域、下西洋、开运河、迁都、修大典。累累的功业,至今让中国人引以为豪。但是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巨大的成本。虽然永乐朝第一理财能臣夏元吉多年来精心维持,但劳民伤财是不可避免的。当永乐君臣正在努力创造“无与伦比的成就”时,明朝建国后的第一场农民起义——山东青州唐赛儿起义,却在永乐18年(公元1420年)2月在山东爆发。这场持续三个月的起义不仅震撼了正在发展“繁荣伟业”的明朝,也成为朱迪至死无法释怀的“心病”。
说到这场起义的领袖——山东蒲台女子唐赛儿,古今的说法各不相同。明清时期的历史学家都称她为“反贼”和“妖妇”。晚明文人冯梦龙的小说集《初拍惊喜》中,有一篇题为《何道士因术成奸,周经历因奸破敌》的文章,改写为这一起义。然而,在小说中,唐赛儿被塑造成了一个“放荡、放荡、杀人”的女魔头,只能说是“艺术加工”。大多数现代史学家称赞她为“伟大的反封建农民起义领袖”。到目前为止,她一直在“拔高”、诽谤和拔高。此外,起义的主人公还不知道结局,这使得这场600年前喧闹的抗暴运动笼罩着各种历史的迷雾。
为了解开这一历史的迷雾,让我们首先关注起义的发生地——山东。说唐赛儿起义在山东爆发的原因,让我们来看看山东从洪武末期到靖难的照片。
从朱元璋去世的明洪武31年(1398年)6月开始,山东就陷入了恐怖的“连环自然灾害”。洪武31年6月,山东张秋河决口夺小清河水道,造成洪水大规模泛滥。灾情影响了鲁中济南、莱芜甚至鲁东潍坊。“水灾尚未平息,胶东地区再次遭遇强烈地震,造成大规模洪水海啸,破坏“登州、蓬莱、威海三卫、十年军屯一度丧失”。洪水刚刚消退,大规模瘟疫再次爆发。明朝廷以“善安民”为名,以“国良医药诊治”的铁弦作为参议。到今年9月,疫情得到控制。谁知道呢,不到两个月,从11月开始,鲁中、鲁南的鹅毛雪普遍下降,历史上有“一夜之间突然寒冷”。只有一千栋房子被压垮了,可以说是一场大雪。济南、兖州、济宁、菏泽等府县冻死了近2000人。负责救灾的山东布政铁弦累得“吐血数升”,并向建文帝哭着说:“百姓蒙难,全臣怠慢。差点自杀谢罪。差点自杀谢罪。
[img]825868.jpg' />
然而,打击还没有结束。从明年年初到7月,山东省的雨还没有下降,所有的新农民都被晒死了,当地官员的粮食储存已经耗尽。户部尚书黄春建议苏北朝廷,苏南储备粮送山东救灾,文帝准备,并命令郎夏元吉迅速计算数字。这时,遥远的北平发出了炮声——燕王朱迪叛乱,战斗爆发了。
如果说山东人之前的苦难是自然灾害,那么山东人之后的苦难就是人为灾害。这场人为灾难与朱迪一生的五大功业有关——靖难之战,北伐蒙古,下西洋,通西域,迁都北京。
先说靖难之战。朱迪的叛乱不仅搁浅了忙于平叛的朝廷救济山东饥荒的计划,还征发了成千上万的山东民夫参战。在接下来的三年里,靖难之战的主战场就在山东,山东人民刚刚经过灾荒,马上又遭受了兵祸。朱棣攻打济南坚城,与东昌作战,大军征伐无数,到处都是白骨累累,赤地千里。三年后朱棣篡逆大业完成,摇身一变成“永乐大帝”后,绵延的兵灾才结束。
在明朝军力最强的时期,爆发了如此震撼的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