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毛宗岗在评论《三国演义》时认为,“子午谷奇谋”和“韩信暗渡陈仓之计,珍惜孔明之不用”。这个“子午谷奇谋”怎么了?
三国时期,蜀汉宰相诸葛亮北伐曹魏。著名将军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诡计:魏延计划亲自带领1万多名精锐士兵从子午谷赶到长安,一举夺得长安和潼关。诸葛亮的军队从斜谷进入长安和潼关,两军在潼关会见了不同的士兵。诸葛亮一直谨慎用兵,认为这个计划太危险,很难成功,所以他放弃了。后世有人认为诸葛亮太谨慎了,没有魏延的子午谷诡计是一个大错误,错过了绝佳时机;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诸葛亮的自私。
喜欢三国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和魏延有点不合拍。在演义上,他们甚至说魏延“有反骨头”。当然,正史并没有好多少。诸葛亮自然没有办法实施年轻魏延的计划。
[img]824628[/img]
然而,这可能不是最重要的。要解读“子午谷奇谋”,首先要了解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在这个地球上,没有人能完美,即使是传说中的诸葛亮,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今天,如果说诸葛亮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有些人可能会有意见,但我没有意见。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伟大的政治家并不多,诸葛亮可以算是一个。问题是,政治家不同于军事家。诸葛亮可以治理国家,但他不一定擅长战争。作为一名政治家,诸葛亮就像一名篮球教练。现在让他在足球场上担任前锋是合理的。他的球队不能互相击败。这与整个蜀汉的命运结局是一致的。
所以既然让一个政治家指挥军事斗争,诸葛亮放弃“子午谷阴谋”是可以理解的,今天魏延子午谷攻击战略,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战略,与韩信暗渡陈仓没有区别,曹操对袁尚柳城白狼山之战,更相似,都很危险。当时,如果陈仓道或白檀塞上有伏兵、韩信和曹操的命运,那将是不可想象的。问题是,没有伏兵,成功了。军事行动,有赖冒险,在已知的历史资料中,看不出子午谷有伏兵,夏侯谋的智谋,还不到这个水平。而且,从未来的消息来看,不仅子午谷一线,曹魏也没有戒备。乍一看,我听到西南边境一直很安静,突然军队面临压力,全国立即震动。
诸葛亮认为子午谷战略太冒险了,但在魏延看来,这不是盲目的冒险,而是正常的冒险。对手正是花花公子夏侯懿的原因;如果对手被司马懿取代,一旦军队进入谷口,就等于进入地狱。一旦魏延的伟大战略被拒绝,就没有可能再这样做了。从那时起,曹魏帝国就像一块石头。诸葛亮向祁山派兵,伤害了曹魏帝国。然而,在山上与牛搏斗只会消耗士兵的生命。
诸葛亮的错误决定是由他天生谨慎的性格造成的。然而,军事上没有完美的政策。他尽了最大努力,无法进步。魏燕当时是一位著名的将军。最后,这位英雄被驱逐到一个错误的地方,打了一场绝望的战争。最后,他被诬告谋反,死在自己的刀下。不幸的是,他既悲伤又可恨。
解密:诸葛亮如何错过消灭曹魏势力的最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