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1年,波斯帝国(伊朗老称)被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入侵,首都泰西封(今伊拉克巴格达南城)沦陷,波斯国王伊思军死亡。伊思军的儿子,即帝国的王储卑路斯,带领残军退役抵抗,寻求“国际干预”的帮助。
卑路斯先后退到吐火罗(今阿富汗地区),在吐火罗人的帮助下收复了边疆失地。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在阿拉伯帝国的疯狂反击下,卑路斯和吐火罗人难以招架,于是他们联合向外求助,卑路斯向唐朝提出“政治避难”。
为什么波斯君主在最后一刻向大唐寻求“政治避难”?
历史学家主要从军事实力的比较来分析原因。在公元7世纪,世界上只有两个真正的超级大国,那就是唐朝和食物(阿拉伯帝国)。这两个国家的焦点是中亚和西亚。唐朝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规模战斗了20多次,唐朝军队“赢多输少”。
@ 当时,在西部国家,即中亚和西亚,政治流亡者首先想到去中国避难。与军事力量相比,只有大唐帝国才能抵制食物的东进。包括东罗马帝国在内的其他中亚国家根本无法掩盖流亡政权。
当然,这种分析也很好,但显然还不够全面。除了不可或缺的军事原因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经常被忽视,即世界的“正统”地位。
在东罗马帝国、波斯帝国、西亚国家甚至阿拉伯帝国眼中,大唐帝国无疑是一个占据“世界主体文明”的国家。主要有两个标志:一是占据政治文明的制高点;二是以她为主导的国际组织天可汗,高举国际正义旗帜,具有军事干预能力。
[img]823583[/img]
就政治体系的先进性和影响力而言,唐朝是世界领先的。当时,有70多个国家与中国保持着“政治交流”。唐朝的政治在世界各地都很流行。
众所周知,中国主导的国际组织“天可汗”。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誉称谓,也不是一个纸皇冠,而是一个实质性的国际组织体系。从范围上看,过去的“天可汗”不是今天的联合国,而是相当于“东方北约”。这是中国领导的第一个“国际组织”。它的主要作用是承担政治和军事义务,维护国际和平,仲裁各国之间的纠纷。维护各国独立,不受强国侵略,是天可汗的另一项责任。为了表达对天可汗的绝对服从,各国嗣君即位,必须由天可汗下诏封封。各国军队必须接受天可汗的征调,受征中国平乱。
随着天可汗的组织,公元7世纪的“国际道德舞台”成为了“中国领导”的表演。日本人称大唐帝国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世界主义色彩的朝代”,这并不是空话。
“烈王”是不可战胜的。弱国被强国欺负,大唐怎么能坐视不管?高宗欣然接受了卑路斯的要求,立即成立了波斯都督府(今伊朗的扎博勒),以卑路斯为波斯都督府都督,将波斯与大唐的“安西都护府”联系起来。
然而,由于波斯都督府没有中国军队驻扎,波斯很快就被吞并了,波斯都督府也无法独自生存。公元670年,高宗招募卑路斯入朝,授予“右武卫将军”称号,命令人们修建长安波斯寺。卑路斯和他的儿子泥涅斯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并在长安定居。
尽管大唐没有帮助波斯复国,但阿拉伯军队还是不敢追逐卑路斯到中国大陆。大唐帝国扶弱济困,主持正义,依然赢得了弱国的尊重。“天可汗”占据了政治道德的制高点,在军事上基本保持着大食的绝对优势。阿拉伯军队在天宝早期的几次中等冲突中都输给了唐军。后来,他们用国力发动了塔罗斯战争。面对3万唐军,20万阿拉伯军队仍然难以战胜。最后,他们只依靠唐军内部的叛乱来撤退唐军,而阿拉伯军队自身的损失是唐军的几倍。虽然阿拉伯人赢了尤耻,但唐军输了尤荣。后来,即使安史之乱爆发,阿拉伯也不敢进入西域。
随着大唐帝国的存在,阿拉伯帝国东进的步伐被葱岭挡住了!
公元674年,卑路斯客死于长安。在中国的祝福下,这个国家破碎的波斯国君安全地度过了他的政治余生,避免了成为阿拉伯食品战俘的可能性。
世界主体文明大国的一个侧证是,她可以建立包括流亡者在内的周边国家信任的国际组织,成为政治流亡甚至叛国者的首选。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避难所”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推动大唐帝国的选择。
解密:为什么唐高宗李治敢收留阿拉伯帝国追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