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元年(1399年)7月,燕王朱迪在姚广孝等人的游说下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起事,从而拉开了四年的叔侄战争,历史上被称为“靖难之战”。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军渡过长江,呈现出破竹的势头,一直打到南京城下。叔叔已经打到朝廷了。建文皇帝该怎么办,是逃还是降?据《太宗实录》记载,燕王进入金川门后,建文皇帝想出来迎接燕王,但他感到非常羞愧,说:“我怎么能见面呢?”于是他选择和皇后一起闭宫自焚。
朱迪来的时候,看到宫里着火,赶紧命人抢救,可惜没时间。建文帝烧焦的尸体只能从灰烬中找到,根本分不清是不是建文帝。但朱迪还是假装哭了,说他只是来帮皇帝学好,何必自找死路呢?事后,朱迪葬礼建文帝,派官致祭,辍朝三天。
朱迪看到的面目全非的焦尸真的是建文帝吗?建文帝有可能活着吗?如果他活着,他会逃到哪里?后世史家和民间传说对这一系列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img]824435[/img]
@ 《太宗实录》本身的可靠性需要研究。为了美化篡位行为,朱迪三次修改《太宗实录》,需要研究其记载的建文帝的自焚。@ 烧焦的尸体面目全非。没有人能回答他是否是建文帝。如果建文帝还活着,他去了哪里?明朝中后期,有人提出建文帝“逃为僧”。
此外,万历二年(1574年)10月,12岁的神宗向张居正询问建文帝的下落情况。张居正回答说:“国史上没有载这件事,但据说先朝的老朋友说,言建文皇帝成了靖难师进城,也就是剪头发,走出间道,然后四处游荡,人无知。由此可见,张居正倾向于说“出逃为僧”。明末,南京礼部尚书钱谦益对上述说法说:如果建文帝没有死,他很可能会在离开南京后重组军队来推翻朱迪的统治,但朱迪即位后,没有此类活动的迹象。但这些都只是一家之言,没有确切的记录和数据考证,不足为信。让我们暂时放下这个问题。假设建文帝有可能在逊国逃亡,他去了哪里?
[img]824436[/img]
综上所述,有几种说法:有学者指出,建文帝逃跑后,他把头发剪成和尚,四处游荡,最后回到江苏吴县穹隆山皇驾庵,一直住在这里,直到1423年去世。
最近,对中国古代文字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学者林国恩指出,贵州山谷之间的“红崖天书”实际上是建文帝逃亡后对朱迪的一次讨伐,旨在呼吁臣民支持他重新登上王位。(“红崖天书”写在贵州省安顺市晒甲山的一面悬崖上。它的形状像文字和图片。如果印章是隶属的,因为纸条是红色的,没有人能破译,所以它被称为这个名字。)以上是两种有影响力的说法,
此外,还有海外泛舟、四川隐居等。
历史留下的悬念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的另一个目的是奉朱迪的命,秘密寻找海外建文帝的下落。看来朱迪对民间传说还是半信半疑的,他自己也不敢轻视。也许他一生都要生活在这个阴影下。
揭秘:建文帝朱允炆是闭宫自焚还是云游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