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是唐宋时期的混乱时期,也是中国帝王时期硬币制度最混乱的时期之一。
为什么说“最乱”?当时流行的硬币不仅包括唐代铸造的“开元通宝”和各种年号硬币,还包括唐朝灭亡后独立王国继续铸造的唐代硬币,以及以自己名义铸造的大大小小的硬币,包括铜币、铁币、铅币,甚至泥币。
五代的五个王国至少铸造了一枚硬币,而十国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家从诞生到灭亡,甚至从未铸造过一枚硬币。
一般认为,江浙地区的吴越国、长江中游的荆南国、远处山西的北汉国三个国家都没有自己铸钱。吴越和荆南都没有自己称帝,而是向中原朝廷或周边大国称臣。他们(尤其是前者)的财力足以铸钱,但在政治和经济上,没有必要把元通宝和中原硬币放在一边。
只有北汉是个例外:这个国家是后周取代后汉建国后,原后汉开国皇帝刘志远的弟弟刘崇不愿意屈服,在自己的领土山西建立了一个分裂的王国。这个王国不仅自称皇帝,而且与同时代的中原王朝处于敌对状态,不承认合法性,关系恶劣。它以前从未铸造过钱,只有一个原因——又穷又弱。
[img]824611[/img]
北汉开国皇帝刘崇原本是北汉太原的留守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他只有河东12个州的领土。即使在世界太平的盛唐,人口最多也只有279100户。经过安史之乱和五代战争,人口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35200户,只有盛唐的八分之一。这样一个贫弱的分裂王朝,只有在北宋与契丹对峙,依靠契丹的庇护才能生存一段时间,否则恐怕无法维持四世二十八年。
然而,最近,一些关于古钱币的工作和报道经常谈论“北汉钱”,其中曝光率较高,一个是“汉元通宝”,另一个是“广云通宝”。一些爱好者经常利用这两种“北汉钱”的存在,试图推翻“北汉不铸钱”的历史结论。
那么这两种“北汉铸钱”存在吗?先说“汉元通宝”。这种钱确实存在,但不是“北汉钱”,而是后汉钱。后汉只有刘知远和刘承佑两代皇帝,他们的立国时间只有四年。他们是正史认可的“正统王朝”,历史最短。“汉元通宝”是刘承佑乾佑元年(公元948年)用“开元通宝”的老模特翻铸的。虽然北汉开国皇帝刘崇是刘志远的弟弟,刘承佑的叔叔,但北汉毕竟不是后汉。把后汉的钱当成北汉的钱,就像把蜀汉刘备和刘禅的钱当成西汉的钱一样。
至于“广运通宝”,到目前为止,只有零星收藏家声称“淘”。“广运”是北汉最后一位皇帝刘继元的最后一年。当时,北汉风雨飘摇。即使有“北汉钱”,最不可能的也是“广运”。如果那个模棱两可的“广运通宝”不是好人伪造的,或者其他以广运为年号的人铸造的:历史上有四个“广运”年号,其中梁晓聪有可能在第一个“通宝”——开元通宝诞生前铸造这种通宝,而另外两个“广运”——西夏开国皇帝袁昊和大理国段正严。
历史揭秘:历史上哪些朝代建立后不发行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