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嘉定十年(1217)到清光绪六年(1880年),中国第一状元县安徽省休宁市出版了19名文武状元。在这些状元名录中,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在浙江湖州的状元名录中,也有一个人叫王。都是乾隆六十年(1795)状元,授翰林院修编,官至二品礼部右侍郎。原来他们是一个人,王以衔祖籍安徽省休宁合阳(今属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参加考试时,他已经是浙江省归安(今湖州)人了。
王以衔是第二次考试的状元。他和他的哥哥不仅让考官窦光鼎陷入曲折,还让乾隆皇帝大吃一惊,这与小沈阳有关。幸运的是,上帝有眼睛,最后的状元落在了王家,但不是他的哥哥王以,而是他的哥哥王以。
原来王以衔兄弟俩都参加了乾隆乙毛年(1795年)的“高考”。最后,他的兄弟王以及他的兄弟王以冠获得了第一名(会元),他的兄弟王以冠排名第二。“兄弟联名高第”的消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群议哗然”。和珅连夜向乾隆皇帝报告说:“窦光鼎长期从事浙江省的政治工作。出于自身的‘私利’,他收受了巨额贿赂,泄露了试题,要么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政治成就,要么是为了在试验前与王氏兄弟有染。在王氏兄弟的试卷中,有一句话“王道本来就是人情”。”
[img]822381[/img]
乾隆皇帝听了觉得有点奇怪,就换了考官重新复试。复试官不是别人,而是著名的纪晓岚。
第二次考试时,第一名王以试卷“缺陷和疲劳”为由被列入名单末尾,取消了宫廷考试资格。尽管他充满了委屈,但他无能为力,只能默默地成为和珅和窦光鼎政治斗争的受害者。此时,窦光鼎已经被降级为四级。副考官礼部的侍郎刘跃云和内阁学士珊瑚图仪也参与其中,他们的官位也分别降级为四级。
窦光鼎是山东诸城人,乾隆七年的进士。他脾气诚实,工作认真。长期以来,他一直是王兄弟的第二故乡浙江的官员。他主要担任浙江的“学习和管理”,负责教育考试。他曾揭露过和沈阳在浙江爪牙富勒浑、陈祖辉、王等人的贪墨罪行,因此被和沈阳视为眼中钉。
第二次考试结束后,考官们把前十名交给了皇帝圈。每个人都看着一个,看着一个,是原来的第二个国王头衔。由于原来的第一个兄弟王被取消了宫殿考试的资格,第二个国王自然成为了冠军。这表明考官窦光鼎和其他人根本没有作弊,也没有作弊。
看到这样的结果,和珅也惊呆了。纪晓岚听到乾隆问这是谁录取的,赶紧回答是他拿的。惊呆了很久的小沈阳才想起向乾隆演奏:“这次阅卷的大臣们,都是公正认真的,也是无私的弊端。如有失当,何妨易置。此时,小沈阳还没有忘记让皇帝换下状元这个人。乾隆皇帝看着小沈阳和大家说:“若次,彼此兄弟联名。或者出了意外,科第高下,危及生命,非人意所能测量,何必易置。而且既拆弥封又易置,则不公平。于是“路唱之日,舆论动然,盖以二王素名也”。
值得庆祝的是,35岁中等状元的王以成为翰林院修编,他的哥哥王以底深厚,经历了深厚的历史根源,后来也进入了翰林院。
清代王家兄弟曾联名高第 :最后,双双进入翰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