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之战是晋四清智、赵、韩、魏之间的兼并战,最终导致晋执政大臣智伯兵败身亡,智氏领土也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败亡后,晋国再也没有力量与韩、赵、魏竞争,三清毫无顾虑地瓜分了晋国的领土,晋国国君成了傀儡,最终走向了“三家分晋”。
后人在评价这段历史时,往往会把重点放在智伯的性格上,似乎失败者只有缺点,注定要失败。胜利者所做的一切都是胜利的条件和结果,这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它是成功的,就是正确的。这种将个人品格与世界道德混为一谈,批评智伯的个人品格,但赞赏韩、赵、魏瓜分晋国的叛逆行为,都揭示了成王败寇的势利观念,这也是对世界道德的曲解,颠倒了个人品格和社会行为。
[img]823252[/img]
我们不妨听听王立群教授在《三家分晋》中的看法:
假如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战争的结局不是韩赵魏三家灭智,而是智氏灭赵,那么接下来,智氏灭韩,然后灭魏,最后智氏一家独占晋国。想象一下,如果智氏家族主宰了一个强大统一的晋国,秦国能统一世界吗?秦国不可能统一天下。...当一个强大的国家解体,另一个国家崛起时,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偶然,这是韩、赵、魏三个家庭摧毁了智氏。
晋阳战争的历史影响:间接导致秦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