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江西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江西历史上千年不变的名字?

今天中国很多省份的名字都是以名山大川命名的,对应的名字也不乏。例如,太行山将“山东”分开、黄河区分了“山西”和“河南”、连洞庭湖南北都有“河北”和“湖南”、“湖北”,但作为中国最大的长江,只有“江西”被命名,却没有对称的“江东”。怎么回事?

从大到小的“江东”

“江西”这个名字可以追溯到唐代。唐初,政区实行州县二级制。由于州数过多(300多个),中央政府管理起来非常麻烦。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苦于记住各州长官的名字,不得不把他们都写在屏幕上。因此,在即位之初的贞观第一年(627),他将世界分为十个监察区,称为“道”。其中,北方和南方有五条道路,被称为“贞观十条道路”。

江南路在贞观十道中

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贵州、东至海的整个华中地区都包括江南路。“贞观十道”,尤其是江南道,范围太广,社会经济文化差异很大。开元二十一年(733),浪漫天子唐玄宗遂将道数增加一半,达到15条。从西到东,江南道依次分为黔中道(治所今四川彭水)、江南西路(治豫章,今南昌)、江南东道(治吴县,今苏州)。今天的“江西”名称是“江南西道”的缩写。

安史之乱后,藩镇分离的趋势已经成为。节镇(北方多称节度使,南方多称观察使)取代了道路的地位。结合当地半分离状态,朝廷将江南东道分为浙西(今苏南、浙江钱塘江以北)、浙东(今浙江钱塘江以南)、宣涉(今皖南)、福建四个观察使辖区(俗称“道”)。

[img]822672[/img]

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分为四个部分

经过五代人的短暂分裂,宋代将“道”改为“路”,与“江西”相对的“江东”再次“复活”。然而,在此期间,江南东路的辖区已经大大缩小。事实上,唐代宣涉观察使辖区和江南西路的一些地区。鉴于这一地区没有大城市,五代十国南唐故都升州(江宁府,今南京)从两浙(西)路分析,并将其纳入江南东路作为首都(转运使用地)。

元朝统治者发明了行中书省,这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的名字一直延续到今天。在省级制度下,宋代江南西路的背心变成了江西省。命运多舛的江南东路没有这么幸运。虽然曾被改为江东安慰司,但随着元朝对南宋故地统治的巩固,江南东路与两浙东路、两浙西路、福建路一起被划入新成立的江浙省。

消失的“江东”和巨大的南直隶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定都南京应天府。明代改前元的“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习称仍为“行省”),江西行省因此改为江西布政使司而延续。但明朝并没有恢复故宋的“江东”,而是以应天府所在的周边地区为“直隶”。因此,太湖流域的财富区属于直隶。老两浙西路只剩下杭州府和各方面都不重要的严州府(今杭州市),与老两浙东路合建浙江省。

由于凤阳是朱元璋的桑梓之地和祖先的陵墓,太祖皇帝的地方观念使明初的“直隶”北界越过淮河,一般包括宋代淮南东路、淮南西路、江南东路和浙江西路的广阔区域。大概朱元璋自己也觉得这个直隶真的很离谱,于是一开始就把原江南东路的信州府(今上饶)改为江西省,洪武十四年(1381)把老两浙西路的湖州、嘉兴两府还属于浙江省。

随着明朝成祖将首都迁往北京顺天府,将北平行省改为(北)直隶,南京降为留都,管辖区改为南直隶(今安徽、江苏、上海),形成了明朝所谓(南北)两京十三省的制度,只剩下“江(南)西”。

整合宋代多路南直隶的一般范围

过去,历代的留都,大多只是荣誉上的虚衔,从未有过和都城一样完整的行政机构,“商迁五都,不要置员。周营罗邑,只命保厘。汉、唐旧邦,止设京尹。宋于西京,只命留守”。然而,明朝的留都南京也有一套完整的中央行政机构。“两都位于南京和北京,造就了两个都市区,使中原两端置于国都的直接管理之下。这是中国中央集权化的重要一步。”

两京制度下的留都机构设置与北京相同,前面只加了“南京”二字,有宗人府和(南京)官、户、礼、兵、刑、工六部,建制与北京明朝中央六部没有太大区别。通常有一位尚书总领五侍郎陪都,以南京兵书尚书专职参赞机务,与勋臣担任的南京守卫太监共同构成了留都权力的核心。

[img]822673[/img]

南京官员名义上是“北京官员”,不同于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调查部门、指挥部门等官员。但就职权范围而言,仅限于南京及其所辖南直隶地区,对其他地区的事务没有过度询问权,更不用说指挥权了,这与其他省份没有什么不同。南京六部官员多为闲职,称为“官隐”。比如景泰年间,何乔新任南京礼部主客司主任,“政务很简单,整天闭户学习”。明朝中后期,“大臣有不合眼忌的,就是送到南京”,南京衙门成了政争失势者的收容所。

尽管如此,与京师(北京)相比,迁都后南京政治地位的下降,南京实际上是明朝的替代首都,是两京之一。土木堡变更时,徐有贞等人主张南迁;崇祯末年,北京在与满洲和农民军作战屡败时,甚至崇祯皇帝的皇后也说:“我们在南方还有一个家。”。@ 李自成攻占北京后,4月初八,消息传到南京。仅仅一个月后(5月15日),南明宏光政权就成立了。

“江南西”和“江南”并称“两江”

清朝入关之初,明朝的行政区划和建制基本遵循。明朝所有的十三个省都是一样的。然而,清朝面临着一个过于庞大的南直隶:“府14、州17、县96”;“田赋的供应,当天下十分之三;水,当天下十分之五...一省是九州的一半。”由于南直隶对明朝的特殊地位,清朝的统治者也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

摄政王多尔根郑重召开了御前会议,使“九清、科道会议江南设官因革裁并事”。会上有七种主张,从“议立都督府,以亲王领之”到“六部堂官分开如行例”,都主张规格高于行省。但这些意见不符合最高统治者的胃口,多尔根下令“改为江南省”,以明南直隶辖区为范围;应天府尹,也贬为江宁知府。

新发布的“江南省”其实名不副实。黄河夺淮改道后,“江南省”的北界居然在黄河以北!恐怕称之为“河北省”是必不可少的。无论如何,“江南徐州府”的称号听起来很搞笑。相比之下,“江南省”四分之三的辖区在长江以北仍处于第二位。

[img]822674[/img]

与明朝不同的是,清朝的总督、巡抚逐渐成为常设之职,明朝主管钱谷的布政使和主管刑名的按察使反而成为其官员。特别是总督往往兼辖几个省,就像封疆大官一样。除了天子脚下的直隶总督,两江总督(1649年设)是“地居藩首”。所谓“两江”,今天往往被误解为江苏和浙江。其实不然,是指江西省和江南省。前者一般沿袭唐宋江南西路(路);虽然后者和宋代的江南东路一样,以今天的南京为治所,但辖区却远远落后。据说“江南西”本来就属于“江南”,现在两者成了并列关系,让人讽刺。


江西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江西历史上千年不变的名字?什么是江西?揭开江西历史上的名字,为什么千年不变?


  • 战国时期,江西出土了6件青铜器 这是该地区历史上第一次
  • 9月18日,根据文物专家的初步判断,江西省吉水县乌江镇大勇村蓬下自然村挖出的青铜器为汉墓。最近,江西省吉水县挖出了六件青...

  • 谁是江西地界历史上第一位武术状元?
  • 历史朝代的兴衰和变迁,生动的历史人物,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后带你进入江西第一武术状元徐衡的故事。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