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中国历史上哪些皇帝灭佛? 为什么古代皇帝灭佛?

北周武帝灭佛:

事件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开国皇帝孝敏皇帝宇文觉和明朝皇帝宇文玉虔诚地信仰佛教,佛教在其境内蓬勃发展。公元561年,明朝皇帝宇文玉去世,宇文勇继位为北周武帝(公元561年至578年)。他是一位有远见的皇帝。他通常穿着布袍,晚上睡觉,没有金宝饰品。他性格果断,能打破重大事件,有统一世界的雄心。

面对繁荣的佛教,他认为人们信仰佛教,支持僧侣不会专注于生产;僧侣没有财产,不从事物质生产,不纳税,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因此,北周式皇帝宣布废佛,使僧尼还俗,并允许辩论。这种灭法只破塔烧经,使僧尼还庸俗,不杀僧人。这是历史上第二次灭法,共还俗僧300万人,退寺4万人。不用说,也考虑到了结果。僧尼也为社会增添了劳动力和军事士兵的来源。废除寺院,使大量土地回归国家,同时也从精神上打破了人们对佛寺万能的幻觉。在全国统一、封建制度巅峰的前夕,这次灭佛。

唐武宗灭佛

隋唐佛教势力的急剧扩张扩大了僧侣阶级与世俗地主在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导致社会反佛意识的高度增强。

韩愈反佛是傅毅反佛的延续和发展。他的论点是加强中央政权的政治经济利益,确立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比傅毅涉及的社会和思想问题要深刻得多。他的反佛理论为唐武宗的灭佛提供了依据;他提出儒家独尊和儒家“道教统治”已成为宋代理学的先驱。但当时,韩愈的“建议和欢迎佛教骨表”受到了流放的惩罚。

[img]822718[/img]

在唐中期,宪宗仍然是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此后,政府腐败,朋友党斗争,国家形势下降,穆宗、敬宗、文宗像往常一样倡导佛教,僧侣和尼西兰的数量继续上升,寺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朝廷的实力,增加了国家的负担。到唐武宗,在整顿朝纲、收复失地、稳定边疆的同时,决定废除佛教。他在废佛教书中说:“位于九州山原,两京城阙,僧徒日广,佛寺日崇。劳人力于土木工程,夺人利于金宝之饰;遗君亲自当老师,违背配偶的戒律。坏法害人,无逾此道。而且一夫不田,有受饥者;一妇不蚕,有受寒者。今天下僧尼数不胜数,待农而食,待蚕而衣。寺宇招提,莫知纪极,都是云构藻饰,违拟宫居。晋、宋、梁、齐,物力枯萎,风俗浇诈,不由得而来。”

①在他看来,废佛是“惩千古之甲,成百王之法,济人利众”②,要求认真落实。

会昌二年(842),武宗命令僧尼中的犯罪分子和违戒者还庸俗,并没收其财产“两税摇役”。

①会昌四年七月,天下凡房屋不到200间,没有寺院、兰若、佛堂等,其僧尼全部被命令还庸俗。五年来,会昌灭佛运动达到高潮。今年3月,天下寺院被禁止建庄园,对寺院、僧尼、奴仆及其财产进行勘察。4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面灭佛措施。8月,宣布灭佛结果:“世界上有4600多座寺庙被拆除,260500名僧尼被收费为两个税户;拆迁招聘和若兰4万多所寺庙,数千万顷的石膏被收获,15万名奴隶被收获为两个税户。”

②与此同时,“勒大秦穆护,外套8000多人还庸俗”。

佛教对经济的破坏:

虽然禅林经济和上述寺庙经济属于封建地主经济,但前者始终优先考虑独立的自我管理,经济很少或不依赖国家资助或官僚布局,加上远离城市,体现在教派风格,往往与当前严酷的政治斗争,与当权人保持疏散,有时不合作。这种超然境界对失意落魄或暂时需要心理平衡的士大夫很有吸引力。

早在大历唐德宗即位之初(780),所有官员外郎彭燕就提出了限制僧侣经济特权的建议,认为50岁以下的和尚男女应该“输课”,与人民一起工作,但结果不好。随后,全国实施了两项税法,按地出租,随户出租。当然,寺庙也会被推广。然而,由于寺庙里的僧侣不是户籍,只是纳税,他们仍然享有免税特权。这也是晚唐禅寺继续扩张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直到宋代规定所有寺庙必须缴纳助役钱和免丁钱,才会发生重大变化。

周世宗柴荣灭佛:

五代末,后周世宗天生不喜欢佛教,很少下令打破佛教,禁止私下出家,废除3万多座寺庙,购买佛像铸造资金,佛经大部分丢失。

唐佛教的鼎盛时期已经零散到五代。五代五十多年来,战争层出不穷,大大小小的宗教都消失了。独禅宗隐居深山,不受战争影响,传承繁荣。

周世宗对灭佛的影响:“1”减少了隐藏人口,保持了国家税收来源的稳定;“2”禁止私下出家,迫使大量僧侣恢复习俗,增加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复苏;“3”收购佛像铸造资金,减少铜铁资源浪费,增加铜铁产量;“4”铜铁产量增加,有利于铸造更多货币,增加货币流通,缓解唐末五代铜钱短缺

自魏晋繁荣以来,佛教引发了社会问题。在王朝统治后期和乱世,佛教存在诸多弊端。因此,一些封建统治者采取措施摧毁佛教。他们的措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但他们自己的命运非常悲惨:他们奇怪地死亡或死亡。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统一全国的步伐交给了宋朝。

[img]822719[/img]

北魏太武帝灭佛

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北魏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为兵。当时,由于沙门一直可以免征租税和兵役,瑞智武术的太武帝在太延四年(公元438年)下令,所有50岁以下的沙门都服兵役。他还听取了崔浩首相的诽谤建议,改变了寇谦之的天师道,拒绝了佛教,并逐渐发展成为灭佛的行动。

佛教与封建国家的矛盾:

在统治者的倡导下,佛教发展迅速,但与封建国家也存在矛盾。大量的工人是僧侣或寺庙的房客。寺庙控制着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寺庙经济得到了发展,但封建政府的纳税人却大大减少了。傅奕反对佛教的原因之一是僧尼是游食之民,不向国家缴纳租税,浪费了封建国家的大量资金,减税。在反佛的文章中,韩愈也从国家财用的角度指出了佛教的弊端。代宗时,彭偃建议,僧道不满50岁的,每年交四条丝,女尼和女道士不满50岁的,交两条丝,像普通人一样应役。他认为如果是这样的话,出家当僧也没什么害处。在争夺土地和劳动人力方面存在矛盾。当这一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时,封建国家将向佛教势力宣战。

佛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冲突:

佛院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与封建国家发生经济冲突。北周武帝当政时,北周有100万僧侣和1万多座寺庙,严重影响了政府兵源和财源。他决定向寺庙争夺兵源和土地,以消灭北齐。建德三年(574年),下令禁止断佛和道教,没收僧侣地主的寺庙、土地和铜像资产,以充电军国。近百万僧尼和寺院所属的僧只户和佛图户被纳入民籍。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北周灭北齐,北周灭佛的范围达到关内和长江上游,黄河南北的寺庙也被摧毁。自侯景之乱以来,江南的佛教势力也受到了影响,陈朝的佛教不如梁朝。佛教力量的再次扩张与隋文帝杨坚的倡导密切相关。

隋文帝杨健在开皇元年(581年)发布诏书,可以自由出家,按人口比例出家建造佛像。隋朝杨帝时,命僧法果在洛阳缩写佛经。隋朝佛教再次繁荣,唐朝更加发达。


中国历史上哪些皇帝灭佛? 为什么古代皇帝灭佛?中国历史上哪些皇帝灭佛? 为什么古代皇帝灭佛?

,,,,,,

  • 历史上被皇帝强迫离婚的公主:隋文帝爱兰陵公主
  • 根据隋文帝的记载,兰陵公主是隋文帝的第五个女儿。她不仅漂亮,而且喜欢读书。她是隋文帝最喜欢的女儿。 隋朝杨帝的几个女儿...

  • 隋文帝怕老婆:唯一一个被老婆逼着离家出走的皇帝
  • 在中国,皇帝一定是最美丽的职业,但有这样一个皇帝,他统一了中国,但不能忍受妻子的愤怒,甚至他最喜欢的东西不能保护,...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隋文帝最大的失败:千古一帝处理不好家庭关系
  • 隋文帝一生中使用了两个年号,一个是开皇,一个是仁寿。开皇意味着开启一代皇家基业,体现创业者激情四射的心态。仁寿希望长...

  • 宋太祖暴死谜雾是情杀?还是权利的争夺而死的
  • 在历史中为了皇位,可以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只为了那无上的皇位。在历史上有个朝代定了一个兄终弟继的规矩,这就造成一位伟...

  • 揭秘:隋朝杨迪皇帝杨光是什么样的神秘男人?
  •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杨迪皇帝杨光的性格应该是最复杂的。即使是后人也对他有不同的评论。有人说他“聪明、聪明、博学”,也有人...